“面向21世纪”教材,老师与教辅

首先我们看一条新闻:《资阳:雁江区部分老师又推销高价教辅》新闻原址:http://sc.people.com.cn/news/HTML/2008/9/8/20080908085427.htm
看完这条新闻,我有一个感叹,资阳的某家长太NB了,完全不顾教育行业的“潜规则”,敢于举报老师推销高价教辅。当然我还有另外一个感叹,这位家长也太大胆了,竟然完全不顾自己孩子的前途,胆敢举报老师推销高价教辅。要知道,如果被这些老师查出来是谁举报的(以做老师的聪明与智慧,要查出来确实不难),估计这个孩子就要倒霉了。轻则被移动座位到最后一排,重则今后失去各种各样的公平教育机会,更重则会受到人身和人格的双重侮辱,要知道,到了这个地步,一个扭曲的灵魂就会被培养成的。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断人财路,必定招致报复。自己也不过多花个几十块,何况估计全校、全县的家长们都在跟你一样,何必不平呢。这个叫做明哲保身。
想起那那时候高中上完高二,会考完毕没有多久全级都买了一整套的教辅了,各科都有。具体什么名字我就不说了,以免给人家做广告。后来感觉那套东西做完讲完(高三基本是以那套教辅为主了),考试也就差不多了。其他的就靠发挥了。现在再想,如果要想不买那套东西,在主观上是很容易做到的,拒绝交钱就可以,但是从客观上来讲,却面临中各种问题。而最终要追溯的话,只怕就只有废除高考才可以避免买那些应试为主的教辅了。
老师们有些是要赚钱的,比如他们有些是编写教辅的。有些老师是要考虑自己教育成果的考核的,一个班如果出来3、5个吃鸭蛋的,估计在全县也就没法评到前面了。更不用说能够申请什么所谓“优秀教师”了。而且,有些老师是要保住自己的饭碗的,说不定上面有令,若不推销若干套或者若干个班,则奖金工资不发或者拖欠或者扣缴之类的行政命令,总归会有的。还有些老师是不怕事的,就不干这龌龊事,或者有后台,或者本事硬,由此得学生爱戴的。还有些老师可能参与了销售提成的,而且有些地方老师一个月工资也不高,能够推销一些书,而且又不是强买强卖,毕竟只是出出作业题,就可以让家长们乖乖掏腰包,赚点外快和回扣,皆大欢喜,何乐而不为。只不过不曾想有人会竟然这么大胆敢通知记着。看我回去不收拾他家小子。
这让我想起高中时代一位老师,我们是某个奥赛班的,一共也就10个人左右,一切资料都是老师从学校办公室复印免费交给我们使用,有些参考书是老师自己购置的,有些是从图书馆借出的,则由我们几人轮流使用。后来,一个团队出了2个省一等奖,数个二等奖和数个三等奖,几乎人人获奖。这位老师也因此很受我们爱戴。
不久,这位老师转校了,由另外一位老师接替该奥赛班,其实人气已经非常旺盛,报班人数已达数十人之众,而所有参考资料和教材,亦都按本、册、页算钱。记得有堂课我们老一届的去旁听,该老师发试卷一张,曰每张2元,下课后我们几个的试卷全部交白卷退回去了,而下一届的同学们则乖乖交钱购买试卷回去测试。前后对比,令人不禁唏嘘感叹。当然作为校方,是极愿意培训班收钱而不愿意赔本的,当然,拿奖的时候还是当仁不让的搞一搞宣传,毕竟是本校学生,对吧。据说我们一届的老师曾因为不收费而招致不少批评,不过是她性格刚毅,极力顶着压力罢了。曾经有一次象征性收费,则一人缴纳培训费10元,整班人马教的培训费总计不超过100元。也算是极有讽刺意味的一个数字,因为其他奥赛班报名费都已经是50/人了。

再来谈谈教材,为什么我们有了“面向21世纪”的先进教材之后,还会有如此多的教辅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呢?而老师们,为什么偏偏不找教材上的参考习题出作业题,也不挖空心思自己设计习题,而偏偏要学生购买教辅,从上面选择习题呢?这一点也着实令人费解。
记得小时候读书,老师的课后作业是很简单的,要么是抄写生词20遍,要么是写日记一篇,要么是做数学题N道,很少要兴师动众去买什么教辅,在从中挑选题目来做习题作业。当然可能因为笔者所在的小小乡村小学地处闭塞,交通不便,沉重的先进的优秀教师编写的教辅不便运输,故而作罢。也有可能当时的小学老师信息不通,消息不灵,而且商业大脑不够发达,没有找到这么好的赚钱门路。或者是由于当时比较重视练习学生们的笔头书写能力和老师的黑板板书能力,故而有作业题都要老师抄于黑板,继而学生抄于作业本吧。现在电化教学,ppt,幻灯片,电脑、网络换着花样来,估计老师们那种板书能力,早已经由于拉马克的“用进废退”理论而消失了罢,于是乎不得不借助别人已经印刷好的习题了,既省却了老师板书出丑的尴尬,也节约了孩子们宝贵的时间,可以集中精力多做几道题了。但是,难道,老师们连自己出题的思考能力也退化了么?一定要由“优秀教师”来代劳出题这样的工作么?这不能不说让人有点费解。而现今幸福的中国孩子们,特别是农村的孩子和民工的孩子,不是说已经可以获得9年义务教育,而且都已经开始出现环保循环教材,甚至教材免费了么?那难道我们连教材成本都负担了,就不能请那么多的“优秀教师”,给这些免费的环保教材,每一课后面增补个百八十个习题供任课老师选用么?如果“优秀教师”还不够,那么就请那些“国家级名师”执笔总行吧。然后再和教材以免费派发下去,岂不是更加一了百了?不过我还有一个担心的是到了那个时候,又会出来什么“优秀教师”执笔的《21世纪免费教材附加习题详解》之类的教辅,而那些“热心的”“称职的”老师们,只怕又要自宫自己的解题能力,来推销“优秀教师”编写的“习题详解”了。
因此,到了这个时候,教书也不过成了一种非常简单的操作,上课,念书,放幻灯片,从“优秀教师”编写的习题中挑选一些自己喜欢的交给学生回去做,然后再告诉学生们“优秀教师”编写的“标准答案”。ok,一天就这么完了,下班,回去搓麻将去。
记得我们用的那些陈旧过时的教材中曾经有过一篇古文,叫做《师说》,其中说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不知道现在的孩子们还学不学这一课呢?我觉得,我们的新编教材应该把这一篇文章放在小学一年级的第一篇课文,我知道其实只要稍加解释,一年级的小朋友也会懂得这篇古文的意思的,正如现在四岁的小朋友就已经熟读《唐诗三百首》一样。或许,我们应该把这句话载入《新版的师德规范》中。因为,这,才是教师们教书的基本职责所在呢。至于说推销教辅之类,作为副业,只要不造成恶劣影响,客观上有利于孩子们的学习,不引起师生关系以及校方和家长关系紧张,也就无伤大雅。但是,如果一个老师不能传道授业解惑,只懂推销、数钱和背书,则伤我们民族甚重。

Tags
blog学术分类

编辑手记和后续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