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从左贡出发,应该不是很早了。不过今天小哥安排的路途也算很赶,我们计划到波密再住下来,明天再赶往拉萨。
不过早上一直走了很久,我觉得一直都是和之前一样那种盘山公路,没有什么特别的。实际上从新都桥出发以后,一路也是走了这么多地方,总而言之就是“翻山越岭”,再“翻山越岭”,再“翻山越岭”。然后就是跨越“大江”“大河”,当然,其实因为我们是在河流的中上游路过,江河也其实并不“大”,但是因为要在那些崇山峻岭翻过,盘山公路走着走着海拔又高,看着河谷谷底离山头的距离那么高,山坡又陡峭,所以望下去非常的惊险。一路走过来,慢慢就习惯了,有种疲了的感觉。我们走过金沙江,越过澜沧江,看到了垭口的风光,回望了我们走过来的一路的重峦叠嶂,高山上的草原,河谷的“绿洲”,村庄与县城,也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的路过。
这就是我顺着318进藏的路上的感觉,重峦叠嶂,悬崖峭壁上的盘山公路,山谷底下湍急的河流,还有夏季雨季的泥石流与塌方,以及让人心旷神怡的高山草原。
但是司机小哥说前面还有更凶险的路,“怒江七十二拐”。一听这个名字,就知道这个地方盘山公路山上下坡的转弯特别多。我本来以为从东达山那里上来已经特别多的拐了,没想到还有这个“怒江七十二拐”。
查了一下6月28日早上的照片,开始的就是“怒江七十二拐”这里拍的那些拐弯。
我们是从山顶往下走的,要经过怒江七十二拐去到怒江的河谷,到了要拐到怒江七十二拐的地方我拍了这些照片。
脚下那一堆绿色塑料网的地方是发生了泥石流灾害的山坡。看着还是挺可怕的。对面看到那些路就在云端。
不过一路走来,“云端天路”已经走过很多了。
但是这次从山上下来到怒江七十二拐,让我又复习了一遍地理书的,“迎风坡下雨”与“背风坡干旱”的地理原理。
下拐走到半山腰的时候就没有雨了,当然路其实还是很宽敞的,只要不是在拐角那里,会车也都没什么问题。抬头看到了刚刚在山顶拍照的时候脚底下那片泥石流灾害区,这下看着更加震撼了。
然后大概一个一小时一刻钟,从山顶我拍那些拐弯的地方,走到了怒江的河谷这里,司机小哥停在在这里让我们大家拍照留影了。然后启程没多久又拍到一个怒江上悬空的吊桥。
然后下来没多久,我们就在国道旁边找了一个川菜馆吃中午饭了。上菜的时间是12:44.然后我们休息了一会,又要继续往下走了。
一路上还有很多这种山沟河谷谷地的小村庄,地里有的地方种了青稞,有的地方种了油菜。
快到八宿县县城的时候,路旁有好大一片青稞田,感觉就要丰收了
然后就是过了八宿县城。刚才查看6月28日的所有相关手机和相机备份,才发现原来一路上还拍了很多视频。有些还是用相机拍的高清视频。特别是从“怒江七十二拐”下来的时候,原来那个地方也叫“天路七十二拐”。在八宿县城我还看到了一个兵站,白玛兵站。当时还和司机小哥还有两位同车的妹子说在这里当兵应该是非常辛苦的。
在八宿县城里还拍到了骑摩托车拖青稞的藏民。
然后过了八宿县城,然后还没有到然乌湖之前,路边上有一个白衣措,是快要过山口的地方了。我们就停下来休息和拍照。因为正好路上也没有什么车,可以在路中间摆pose拍照也没关系。不过很可惜的是白衣措还没有到满水的时候,只是湖中心有一些水,湖面并不宽广,也许还需要等几场大的暴雨才能积攒到水比较满的程度。反正我们拍的时候感觉就像一个小海子。
如果要说在G318路上震撼人心的除了崇山峻岭与三江并流和翻山越岭的盘山公路外,还有什么,我觉得最让我难忘的总是那些徒步的背包客,骑自行车的骑行者。我觉得和他们比起来,我太逊了。我一路上都是在坐车,除了在稻城亚丁景区,在那种人工修缮得很好的景区徒步小径上徒步了一天半。就像我在西昌院长的青旅,有个小哥就说他曾经从成都徒步到拉萨。所以在G318进藏的路上遇到那些徒步者,骑行人,我都会不由自主地心生敬意。
而我们在怒江七十二拐下来的时候,就拍到了骑行人,然后再八宿县有个G318的3838界碑的地方,我们看到了一群骑行人在拍照留念,我还跟他们打招呼了,并且把他们拍照下来了。
但是最令我觉得有些奇怪和奇遇的是下面这位骑行人,因为看背影和他自行车后的行李包的颜色,我总感觉我在巴塘那里过来的路上拍到的也是他,不过我想应该不是的,因为我们开车都要走那么久呢。他们骑行那得多艰难。也许只是我自己的“觉得”而已,因为基本上骑行人都会在自行车后面用大的防水袋装一袋子自己的衣物和补给。
但是最令我震撼的当然是近距离的接触到那些真正的徒步者,背着个大的徒步背包,脚步一直不停,虽然看起来不是很快,但是他们一直不停地走,而且这里是高原,海拔一般都在3000米以上,即使是我们一路速降下来的八宿县城,海拔也有3200多米呢,而我们停下来拍照的这个白衣措这里,搭嘎海拔也有4000米左右了。
当我爬到山坡上去远距离拍这个白衣措和我的几位同车旅友的时候,正好看到了近大远小三个徒步客的身影在我的视野,所以我就赶紧举起相机记录下来这一幕。
所以等我们拍完照,准备再出发的时候,这三位徒步者已经走到了我们前面一两百米远的地方了。但是他们三人的间距保持没有太大的变化,步速,步幅,都比较稳定。
虽然有那么一刻,我觉得自己应该弃车下去和几位徒步的大哥一起背包徒步,但是我还是忍住了自己这种冲动。因为我知道自己体能与经验还远远不能支撑我在这318的道路上长时间徒步。然后我又在心里给几位徒步的大哥点了很多个赞,默默与他们挥别。
只是,“徒步西藏”这个“赛道”,已经被现在短视频的“MCN”给玩坏了。什么推着车去徒步西藏,什么呀带着狗去徒步西藏呀,…… 现在几乎全部是摆拍了。真的徒步者除了背自己的背包之外,还要给这些摆拍的人背黑锅了。
然后我们一路不紧不慢地走,到了下午三点半到四点钟的样子,我们到了然乌,路过了著名的然乌湖。
G318在然乌湖的沿线有很长一段路,所以我也就没有特意停下来观景了,就顺着湖边一路走。只是这个夏天,估计刚刚下了不少暴雨,湖水是涨起来了,但是水是黄黄的。这和我们在山上的时候拍的缺水白衣措又不一样了。
路上还又超过了一些骑自行车的骑行者。
然后到了傍晚就到了波密县城,停在波密县城住下来。
在波密住的是哪个地方我又印象,但是我不记得名字了,因为我吃完晚饭之后,又从那个酒店后面一条小路,爬到一个后面的一个小山坡上,去拍县城对面的神山,南迦巴瓦峰。而且在那后面为了等待那种“日照金山”的景观,还待了很久。只是很可惜虽然等到九点多,却并没有等到和拍到。
至于晚饭吃的哪家饭馆和吃的什么我也忘记了,因为这部分我没有拍照。不过如果我没有记错也许从后山拍照下来,我和司机小哥还去波密县城逛了一下,或者还吃了点宵夜?
翻看相册发现,在我们住的酒店附近还有人家可能做喜事,燃放了烟花,而我也录了一个视频。也许因为这个高原县城的夜空特别好,光污染很少,所以烟花看起来更好看。不过波密县城的海波已经回落到2700左右了,所以不光不用担心高原反应,我觉得反而要担心醉氧了,哈哈。
编辑手记和后续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