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可惜现在海归虽然心理不喜欢西方,可是骨子里却被董明珠一类的成功企业家打上了“间谍”的标签。真实里外不是人呀!



假如那些西方观察家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历史有所了解,可能会更加能够明了中国人的心思。 但是如果很简单的从对西方的反感来看这个问题显然是太肤浅,而说中国存在一种沙文主义也是一种过于政治化的挑剔。在很长一段时间来,西学的东进已经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压迫,然而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和影响力极大的提升显然是很多华人的想法,而更加现实的是在行走于异国他乡之时,能够被人真正从心底里的尊重,而不是出于客套。从大国复兴的梦想上来讲,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进入越来越有希望的阶段,我们不应该将之视为反西方,而仅仅不过是一种东方的崛起罢了。之所以有人认为是反西方,那只是因为他们自己还没有适应这个东方崛起的时代罢了。

原文刊载于:凤凰网 地址:
http://finance.ifeng.com/hwkzg/200808/0812_2180_714663.shtml

美刊:中国的海归为何不喜欢西方 美国《新闻周刊》8月18日(提前出版)文章,原题:海归的崛起———为什么西方化的中国人反而不喜欢西方 查尔斯·张可以说是新潮21世纪中国的象征。这位企业家曾在麻省理工学院留学,创立和管理着中国两大门户网站之一。他认为,今年春天在华爆发的反西方浪潮完全正当,“这是全体中国人第一次勇敢面对世界……”这样的看法在中国大陆很普遍。但像张这样的人本该是不同的:他在国外待过,属于中国人所说的“海归”。 他们的数量每年数以万计地增长,一旦回国就会带来巨大影响。长期以来,西方总以为这个群体会输入西方价值观。他们被设想为使中国更开放、更自由和更亲西方的桥梁。但今年春天奥运火炬传递期间,这个白日梦被当头泼了一盆冷水。 香港科技大学中国跨国关系研究中心主任戴维·茨威格教授目前正负责一个项目,研究对象是数千名曾在加拿大、日本和欧洲留学的归国人员。茨威格说,调查显示“他们的强硬丝毫不亚于那些没出过国的。正如‘无论对错,都是我的祖国’所说的。” 中国历来存在沙文主义,对一些海归来说,与西方的亲密接触只是强化了他们的防御心理。经常与海归打交道的作家兼商务顾问吉姆·麦格雷戈说:“最富的中国人往往最反西方。”即便他们在星巴克品尝咖啡或驾着新别克车兜风,他们却最不愿祖国换上西方面貌。他们追求的是更为雄心勃勃的目标:让中国成为他们心目中的伟大国家。海归中的先驱们不想成为“现代的”西方人。相反,成功的年轻海归希望突出自己是现代的中国人。 海归为什么会对西方表现出敌意,许多人有自己的看法。首先,他们受不了西方人的无知。“我们在国外时,经常有人问一些奇怪的问题,比如中国有没有现代化的高楼或汽车”,曾在加拿大和美国生活十多年的丹尼·黄说,“有时很难不让人认为他们有偏见”。对另一些人来说,对西方的愤怒可以缓解思乡之苦。曾在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学习过的舒浩仑(音)说,“反西方让他们感觉与自己的国家连在一起”。互联网的存在刺激而非稀释了海外中国人所表现出的某些民族主义。曾在澳大利亚生活过的小说家赵川(音)说:“只要一上网,他们就能完全沉浸于中国的环境当中……” 有人认为,驱动海归们的不全是民族主义,它反映了城市里的年轻中国人非凡的自信。曾在哈佛大学进修过一年的维克多·袁说:“中国年轻人感到他们有权对一切事情表达看法。”海归的权力也在显著增长。据统计,近100名副省长或更高级别的官员至少在国外学习过一年。不过研究表明,中国人在国外待过更多时间后,尽管怀抱爱国主义,思想会变得更加细腻和国际化。▲(作者邓肯·休伊特等,汪析译)

Tags

编辑手记和后续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