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快乐!我胡汉三又回来了!这次“出关”,正是要向大家隆重推荐我们近期闭关修炼后,用全新的“Vibe工作流”打磨出的两大核心项目:《学霸修炼手册》学习能力培训体系与“Vibe Consulting”留学服务。
最近,AI的流行产生了新词,“Vibe Programming”,氛围感编程。它描述了一种全新的开发模式:开发者不再是逐行编写代码,而是通过自然语言和AI进行对话,引导AI生成、迭代并优化代码。开发者专注于“做什么”(What),而AI负责“怎么做”(How)。这正是我与我的AI搭子过去这段时间的核心工作流。
受此启发,我将这个概念迁移到了我的专业领域,开创了“Vibe Consulting”——一种全新的留学咨询模式。
这个假期没有休息,而是进行了一场高强度、高密度的闭关工作。
其实闭关更久了吧。在国庆节假期之前,long long time ago。check我的朋友圈可以发现,哦,好久没有发圈了。
技术层面的工作目标是对过去二十年积攒下来的数字遗产和业务模式,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算与重构。同时对最近这两年来在教育与培训上的创新业务,也就是我的《学霸修炼手册》这个面向内卷突破内卷的学习能力与考试技术培训体系。
这些工作看起来很难,其实一点儿都不容易,即使是有了人工智能的助理的加入。
真的实现“Vibe工作流”,除了自己要掌握很多技术,应用工具,而更大的挑战是对自己业务和思想的把控。
因为AI会有幻觉,有他们自己的想法,很多时候他们做东西,编着编着就走向了他们自己的系统设置为主的一种风格与模式。所以一不小心就变成了AI自己的氛围感vibe,我的氛围感就被它给带歪了。
AI还有很多误解,比如对《学霸修炼手册》它觉得是一本书,虽然我多次向它说明,这是一个完整的小初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培训体系,它还是会经常忘记。所以也许我的《学霸修炼手册》应该改为“他娘的菊叔教你做学霸”,这样子我的AI vibe搭子才不会总是误解。
先汇报成果
这次高强度的“Vibe工作”带来了4大核心产出:
全面升级的学习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学霸修炼手册》及配套的全新业务网站及AI辅学体系(建设中)。https://y.wangjueju.cn
全新的留学服务体系:“Vibe Consulting”模式及配套全新业务网站和AI咨询体系(完善中)。
一本在亚马逊KDP出版的电子书:《如何科学地预防自杀》(已出版)。
完整的AI咨询工作链:微信用户扫码提问-->微信平台-->专有AI平台-->AI大厂的API+私有知识库+工作流设定—>解答用户问题,返回回应。

核心理念:Vibe Working=人肉 X AI
这个模式的核心是 “(资深,人肉)学霸与留学专家菊叔 + AI Pro”,为什么要强调资深与人肉,这是与AI这种机器学习与生成式(generative)的模式密不可分,不论AI的知识如何增涨,也不论AI的计算能力如何增涨,它的底层逻辑是和人肉专家有本质区别的。
当然,AI有它的好处,很多人说 专家X AI>10倍专家 这点我是深有体会的。后面关于我的工作汇报大家也看得到。
所以这就引入到一个新的非常根本的问题,AI时代,我们还要不要学习知识?这个问题我想我以前有几篇文章提到,但是还是没有写清楚。最近指挥AI高强度的工作了这么久,我觉得我去年和我师兄说的
“智能与知识及内容无关,它决定于神经网络运算与传输能力“。
而我在对精神障碍的研究中对大脑发育及神经突触可塑性及连接组等方面的涉猎,让我对这个论断更加坚定。
我想很快我会写一篇小论文来介绍这个,副标题会是,人脑如何持续领先于AI。
下面介绍一下我最近这段时间的vibe working:
第一个板块:博客考古与净化
目标: 盘活我从2006年以来散落在各个平台的超过1355篇博客文章,总字数逾百万。
AI的角色: 担当“数字清洁工”。它编写并执行脚本,一遍又一遍地清洗这些陈年数据——自动清理失效的HTML标签、修复格式错误、删除无效链接。
我的角色: 提出需求,界定清洗规则,并对最终处理结果进行质量把控。
第二个板块:精神健康研究与著述
目标: 将我多年来在精神健康领域的跨学科研究进行系统化梳理,并形成最终著作。不过今年对神经科学与精神科学方面的知识更新很大,终于从传统的那些没有严格科学性的心理学流派中跳脱了出来。
研究框架: 这项工作整合了现代神经病理学、遗传学、脑科学等领域的科学进展,并结合了对哲学、心理学的批判性思考,最终确立了 “精神障碍 = 遗传 + 代谢 + 社会环境因素” 的核心认知框架。
核心思辨: 研究过程也包含了对传统哲学观点的扬弃。例如,我批判了存在主义(如加缪的观点)在面对精神障碍时的局限性——它往往忽略了问题的生理性根源,试图用“生命意义”等抽象概念去解答具体的生理困境,这对于真正的患者而言,不仅无益,甚至可能有害。
最终成果: 完成了新书 《如何科学地预防自杀》 的撰写,并在亚马逊KDP(Kindle直接出版)平台成功出版。不过因为很多研究报告都是AI在我的指导下写的,所以最终再成书的时候就一股的AI气,是我不喜欢的。我打算第二版的时候自己把每一个主题都重新根据自己对相关科研综述的阅读和理解,重新自己敲一遍。
第三个板块:留学工作知识库的AI化重构
目标: 将我过去二十年积累的、以.doc, .txt, .pdf, .xls为主的超过18000份工作档案,改造为AI可用的私有知识库文档。最他妈的坑爹的世doc这个格式,doc是微软的闭源office格式文档,但是docx则是开源的office格式文档,所以为了转换doc,又重新装了libreoffice。然后因为转换对电脑资源消耗太大,又改程序一次只处理一个文档。
AI的角色: 它如果不做苦力,我怎么氛围感工作呢?AI主要是写代码和脚本,然后验证,然后再把脚本交付给我来运行,我运行脚本批量将各类文档转换为AI友好的Markdown格式。还有就是根据我设定的规则,对内容进行严格的脱敏处理,清除所有个人隐私信息。python虽然性能很差,但是它的库很多,写个脚本移除各种邮件地址,联系地址,电话号码,飞快!不过第一次正则表达出错了,我一看,竟然移除了400多万个敏感信息,再去看我的推荐信和简历库里面差不多所有内容都被它移除了。这下我就急了。不过幸好文档都是有备份的,第二次再脱敏,总共也就4万多个敏感点给删除或者替换了。比如把email地址替换为【contact info】。
我的角色: 设计知识库的最终架构,定义分类标准(如推荐信、个人陈述、简历、选校报告等),并从转换后的海量文档中,精选出约10000份高质量文档,作为我们“AI Pro”的独家“养料”。有很多文件保存的时候你鬼知道它是什么东西。名字千奇百怪,然后又不可能一个一个文件去看。所以就要根据文档内容特征给AI指定如何写脚本。推荐信一般会有一个开头,to whom it may concern;还有什么结尾,don‘t be hesitate to contact me。不然当然还有笨办法,让AI一篇一篇的去读,也就是把文档内容input到AI的接口,那样子关键是tokens的费用就会把我整破产。基本上一篇推荐信的tokens就2-3千了,这还只是输入,还不算它给你处理和输出,我在某个国内平台买的tokens 15块钱/100万。
第四个板块:美国大学数据体系的搭建
目标: 告别简单的排名依赖,深入原始数据层,搭建一个全新的、AI驱动的美国大学数据体系。
数据源: 来自美国教育部权威数据库,涵盖近2000所院校的最新招生、财务、专业数据。说起这个数据库我觉得挺搞笑的,以前我们最开始都是用opendoors那点可怜的数据,而且偏偏很多只会中文工作的开始连opendoor都不知道。后来就慢慢的用的人多了。不过我们留学界学生家长和顾问和留学公司一般用得多的都是各种新闻传媒的排名数据及其衍生的一些数据。我既然自诩资深留学专家,自然是不能不更深入的去研究整个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教育体系。
AI的角色: 担当“数据工程师”,data scientist。在我反复“调教”下,它写出了复杂的查询脚本,与全球知识图谱最权威的wikipedia(维基)进行交互,为近2000所院校匹配唯一的实体ID,并自动抓取中英文介绍,实现增量下载、空文件检查和错误重试。我2020年的时候尝试开始做留学大数据,那时候还想着自己要学python,要学爬虫技术,要学数据清洗,各种等等。现在好了,这些烦心的技术活都不要自己干了,我只要做老本行,做研究,出方案,然后就让AI给我写python的脚本,去爬数据,处理数据。不过AI有时候很笨的,就是算盘子,拨一下动一下。有一个数据表,我说你只有学校的ID,没有学校的名字,这个表打开我看了有个卵用呀?我说你赶紧从另外那个底表里面把每个学校的名字都抽出来插入这个表。ok,它照做了。但是它没有vibe,没有脑壳的,另外几张同类型的表它不会举一反三帮你也搞定。我又要下命令,说,把另外那xyz三张表也一样的把学校名字补全,变成人肉顾问可读的。它就一下子一条命令给你搞定了。
我的角色: 所以人是有脑子的,脑子里是有网络的,连接组,人做事会举一反三,跳脱。所以我担任“项目经理”和“架构师”。我指导脚本的逻辑演进,处理各种API的“斗智斗勇”,最终确保了数据能够被精准、丰富地“炼金”。这项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为“Vibe Consulting”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石。我们从维基百科抽取了1400多所大学的中文,英文介绍。这个就是非常精准的知识库了。当然维基的内容并不算非常充分,还有很多其他的数据源,可以做更大的数据。但是不要急嘛,先把vibe data mining的工作模式建立起来。20年前刚入留学行业的时候,计算机专业的一大分支就是data mining(数据挖掘),当然它还有一个同类叫做information retrieving(信息攫取),200x年代可真是炙手可热呀,我那时候好几个华南理工和中山大学的计算机专业的师弟都申请这个方向的美国研究生了。不过没想到现在我xAI,也可以说自己是数据科学家data scientist了,甚至说vibe data mining了。二十年,时代变了。时代真的变了。
第五个板块:留学业务体系的未来主义重构
目标: 将全新的理念注入业务核心,完成《2025留学专家菊叔留学服务手册》的撰写。
AI的角色: 作为写作助理和研究员,根据我的框架和思路,快速生成初稿、填充资料、润色文案。这里就是我说的他妈的AI有自己的想法和vibe,如果不小心控制,写着写着就变成它的Vibe writing了。所以保持自己的想法和自己对业务体系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有一个很简单的指令,就是对AI说“你对这个这个有什么想法和建议呢?”然后它就会巴拉巴拉一大堆。当然分AI血统,deepseek血统的AI就是特能说,但是往往说不到点子上,然后美系的几个AI就比较收敛,聚焦能力比较强。
我的角色: 搭建思想框架,定义《留学服务理念》、《服务内容与服务流程》、《留学业务线路图》等核心章节的逻辑,并对AI生成的内容进行深度编辑和风格统一。
第六个板块:我的独立技术工作——私有AI基础设施部署
说明: 这部分工作超出了当前AI的协助范畴,由我独立完成,是“AI Pro”中“Pro”的硬核体现。
我的工作:
部署私有LLMops平台(Dify):搭建了一整套属于我自己的AI应用开发和知识库管理环境。
构建私有知识库与AI机器人:将第三个板块中产出的10000份高质量文档构建为私有知识库,并通过RAG技术赋能AI机器人。
攻坚微信生态集成:解决了将AI机器人与微信客服无缝联通的难题,并严格遵守合规与隐私保护原则,确保用户可以在无需安装App、无需登录网站的情况下,安全、便捷地与掌握我二十年经验的AI专家对话。
这次闭关,是一次深刻的自我重塑,也是一次面向未来的战略布局。
总的来说我觉得就就是你在一个领域越是专业,越是深入,AI就越难糊弄你,也能越好地为你所用。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在做《学霸修炼手册教学大纲》和《留学服务手册及服务大纲》这样的文档,以及通过drupal架设我们的业务网站系统,那些个AI助理经常要挨我的骂,因为这些方向上我都是比他们更专业的专家,三十年学霸经验,二十年留学服务经验,二十年使用drupal建站的经验。
不过这不能不说又是另一种vibe working,毕竟AI是骂不还口的,而且道歉特诚恳,可以提供特别好的情绪价值。如果不是这样,怎么实现氛围感工作呢?你找个文案助理,95后,那都不知道是谁在vibe working了。
所以现在如果有小朋友读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都可以报名参加我的《学霸修炼手册》这套培训体系来增强学习能力与提升考试成绩。如果想出国的可以报名找我做留学服务。三十年的老学霸,二十年的留学老专家,再加上各种AI,专治各种疑难杂症。
编辑手记和后续补充
Follow the white rabbit 是我的gemini cli经常打开的时候会弹出来的一句话。
这也是黑客帝国里最经典的一句台词。
翻译成中文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就是苏芮的歌唱的,“跟着感觉走!紧抓着梦的手!”
不管是vibe programming,还是vibe consulting,我们强调的都是一种有自我印记与标签的“感觉”“氛围”。
2023年ChatGPT和Claude火遍全球的时候,那时候还能通过slack用到claude,我就和claude分析,人到底能够凭什么超越AI?最后我们得出的结论就是,人的情绪能力,与物理世界的真是体验,是这些纯粹靠文字与图像来认识世界的AI所难以完全复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