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喜欢用宏大的“粮食安全”“基本国策”这样的话,我觉得如果从技术层面去反驳他们,去列数据,讲什么剪刀差,农产品价格,这些都没有意义。 只能用魔法打败魔法,那就是用大词。 所以,我掏出了“人权”这个“大词爱好者”一看就瑟瑟发抖一早就从自己词典里给抠掉的国际宇宙级大词。 我不想说太多,我只想说,我们应该发展的正确的“粮食安全”,应该是“基于保证农民的人权,保证每一个人人权”的“粮食安全”。 我想总结一句的就是,过去以至今天,我们的粮食安全,都是基于剥夺农民的人权而达成的粮食安全。不接受反驳。你们除了来找我喝茶,关我进监牢,你们反驳不了这个论断。 不只粮食安全,就是我们的GDP

主要是要防止育肥公羊骚扰繁育母羊。 另外后备母羊也应该分隔开来。要等它们个头长到足够大了才进行配种比较好。太小的后备母羊配种会影响产子的质量和母羊本身的生长发育。

西方遏制东方发展,打击美国的化石燃料产业,所以搞出所谓气候变化来。 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成为了西方现在非常热门的话题。 对于这点我一直是不屑的,凭着那点点微薄的初中地理知识与物理知识, 地球绕着太阳转,太阳带着地球在银河系中穿行,银河系又在宇宙中穿行,地球从诞生到现在,已经47亿年了,其中产生过数次大冰川时期;最近的南极冰盖冰蕊表明,65年来人类经历了14次小冰河时期,现代人类经历了所有的这些冰河时期,最近的这次冰河时期以后,才产生了人类的奴隶制文明,可以追溯的也就5000年左右吧,最近的一次冰河期则是一万年前左右。但是,人类从最早的南方古猿进化,至今,已经有超500万年的历史了

然而,尽管水资源短缺,中国人用水却十分浪费。每4美元的经济产出,就需要1立 方米的水——大致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在北京,有1700多万人处于缺水状态,但 浇灌充足的高尔夫球场和水景却比比皆是。中国政府宣布,计划将奥运场馆“鸟巢” 转变为冬季运动公园,覆盖逾2万平方米的人造雪。 Posted via email from George’s posterous

巴西总统卢拉在其演讲里强调的一样,“发达国家的人每天都有三餐,但是对许多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国家的人民来说,一天 能吃三顿饭还是一个梦想”。 Posted via email from George’s posterous

《寂静的春天》1962年在美国问世时,是一本很有争议的书,是标志着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著作。它那惊世骇俗的关于农药危害人类环境的预言,不仅受 到与之利害攸关的生产与经济部门的猛烈抨击,而且也强烈震撼了社会广大民众。你若有心去翻阅上世纪60年代以前的报纸或书刊,你将会发现几乎找不到“环境 保护”这个词。这就是说,环境保护在那时并不是一个存在于社会意识和科学讨论中的概念。确实,回想一下长期流行于全世界的口号——“向大自然宣战”、“征 服大自然”,在这儿,大自然仅仅是人们征服与控制的对象,而非保护并与之和谐相处的对象。人类的这种意识大概起源于洪荒的原始年月,一直持续到20世纪。

记得之前写《黑皮肤总统,黄皮肤部长,两个代表》这篇文章的时候就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其实碳不碳,本质上是没有人关心的,地球在过去数千万年里面,忽冷忽热,一时冰川,一时火堵,地球上的生物圈也几经变化。可是,最终死的死,生的生。 死了不适应新环境的,生了适应新环境的。轮回地验证着适者生存的不变规则。谁可曾签订什么合约呢? 这下有了美国人,有了中国人,有了欧洲人,有了日本人,有了这么多关心国际气候变化的人,甚至有些科学家不惜在气候变化数据上作假,终于又要谈气候变化了。华人部长们之前已经提议过对中国产品征收碳关税,只可惜美国仍然是全世界能源消耗最多的国家。而中国是能源消耗增长最快的国家。 这里面看出来了

首先,我声明,这是我王觉菊针对中国长久以来不断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的经济学解释或者说猜想。 我认为这个猜想是很合乎我们现在的经济现状和人心现实的。那么,下面我把这个猜想写出来。 其实这里面没有任何内幕的消息,也没有什么秘密,而取这个标题,纯粹是为了吸引眼球。 《中国矿+难频发的动机分析》 我还是想运用很简单的《经济学原理》中提到的动机分析。 我分析的逻辑很简单: 1、过于低廉的矿工薪酬和矿难赔偿之间的巨大差异,导致部分低收入矿工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忽视安全生产。 2、国际油价的高企,中国对能源资源需求的剧增,导致煤矿企业以追求产量为主要目标,而忽略安全控制。 我的逻辑是有数据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