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科学、通识教育与人文学科

03 山沟沟里的康定城

走过令人惊魂难定的雅西高速公路。 这篇日记的开头的题图就是我在雅西高速上有个山顶快要进隧道之前抢拍的。 以前只是听说有所谓的“云端公路”,现在真的自己坐的车走在云端了,还是真么高的高架桥上,在崇山峻岭之间,一方面是感到恐慌,我很多时候都不敢看外面那些空荡荡的高速桥下面的深谷;一方面是觉得中国作为“基建狂魔”还真的是狂魔附体了。 去康定的路上我们还经过了中国跨度最大的一个公路桥,正在建的;司机特地停车让我们看,也许是大渡河那块地方?可惜我并没有停下来拍照片。 然后还有就是一路上盘山公路,上山下山,过江过河的。比起我之前从成都到西昌的火车上看到的河谷山沟大桥又更加震撼人心。至少从雅江再到康定

00 序 生活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在2018年这次出行之前,我曾发消息给飞仔,我说我不是很好,你来看我吧。 他后来借故到北京出差,很快就来天津看我,请我吃饭。 后来他送我一句话: 真的勇者,是认识到生活的真相,依然热爱着生活。 但是有时候我很难回答,我明白了什么是生活的真相。 虽然我曾多次出走,又回来,追寻承继自己的梦想,想着通过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而改变自己的精神与情绪状态,进而改变自己的产出,outcome,和对这个世界的贡献。 刚刚我给gemini看了至此写完的所有游记的稿子,是我从珠峰大本营之旅一直到西宁的,整个旅程的最后一段日子的。 实际上我那年的出行是在五月底的,看了下相册是5月26日,先坐车到的成都,再坐到了西昌

12珠峰之旅第3-4天:归程慢慢

预定应该是九点半左右出发从珠峰大本营返程,今日(4日)先回日喀则住下,明天(5日)再回拉萨,因为还要去扎什伦布寺,后藏地区最大的宗教圣地,也是班禅的驻地。 早上早早起来想着去拍一下珠峰的日出吧,作为回去之前最后的留念。 可是还是之看到了云遮雾罩。这个5200米的大本营石碑,昨天傍晚到的时候挤满了人,我就没有过去拍了。今天清早倒是捡了个便宜,拍了个清净的近照。 然后左等右等,等着云开雾散。中间八点钟突然回头一看,嘿,云层破了一个洞,独独把珠峰的峰尖给从这个云洞中透露出来了。赶紧一顿连拍。这样一直到九点半发车,再也没有更少云雾的珠峰照片了。 回去的路途发现照片甚少了。只有回到之前的一个观景台的时候

11珠峰之旅第2天:拍山,帐篷之夜与观星

3日早上几点钟出发的已经不可考了,但是显然是十一点半才到的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门的。 所以总算是进入珠峰的地界了。 而距离从拉萨出发已经一天一夜了。 之前从西昌出发的时候,院长跟我说的是冈仁波齐,世界几大教的神山。不过因为我也不是教徒不是去转山的,而且去冈仁波齐感觉好像也挺远的,所以我最终订了这条走珠峰大本营的散拼团。 珠峰自然保护区地方很大啊!说实话自从从318进藏过了康定以后,就觉得地方越来越大了,而人烟越来越稀少。而且保护区待我不薄,等到下午的时候,随着海拔不断地抬高,天气状况就越来越好,拍的照片就越来越好看了。终于有了那种蓝天白云重峦叠嶂了。比起在羊湖那种云遮雾罩

10珠峰之旅第1天:羊湖与红河谷 世界青稞之乡

这是一段4天3夜的旅程,比起在拉萨市内之前的2天3夜,感觉更是弥补了对整个西藏的认识。 哦,刚才想选一个写这篇游记的BGM,看了半天,最后还是选了陈慧娴的《多少柔情多少梦》单循。 我是29日下午到的拉萨,在拉萨待了两夜两天之后,我想着还是要去把西藏其他地方看看,特别是珠峰大本营,和我住一屋的曾经的援藏的医生小哥,也力荐我纳木错和羊卓雍措至少要去一个。所以我7月1日下午就报了一个去珠峰大本营的4天3夜的散拼团。 2号早上出发之前,先把客房的床位退了,但是老板人挺好的,行李还都寄存在这里。算了一下,进藏以后,行程安排得都挺紧的,不像之前在西昌那样子,在别人住腻了的地方好好地住了一个月。以后出来玩

13尾声 欢迎您再来西藏!

刚刚很困了。也有点饿,整个一天只下午的时候吃了一个大凉薯。不过其实也不是很饿。只是觉得没有吃东西没有饱口腹之欲罢。 去弄了一个炒饭,正好冰箱里还有一些油渣,就切碎了混一起炒,剁辣椒,鸡蛋,碎油渣,炒饭。 吃完更困了,饱困。也没有那么多灵感写东西了。 我妈说我吃得胖了很多。可不是,长期都是这种高碳水的饮食为主,因为我也没有什么心思去打理什么饮食。还有不能低碳水,低碳水的饮食导致低血糖以后会很麻烦,主要是情绪会低落抑郁。所以胖就胖点吧。难得自己还有这么好的食欲。 然后困了就干脆躺了一会,因为中午也没有午休,早上也起得早。然后再起来继续写吧。 今天这个心流和这套游记飚上了。能够多写就多写一点

14格尔木盘桓一日 人生何处不相逢

可怜的格尔木,竟然在相册里只剩下两张照片了。 换了一首BGM,用的陈慧娴的《人生何处不相逢》。比较切合我在格尔木的感觉。 我是2018年7月7日晚到的格尔木。当时坐成都小哥的丰田霸道,早上很早出发的,但是到格尔木的时候已经很晚了。因为在青藏线的路上遇到修路,有很多地方只能单边通行。所以当时也不能定青旅了,随便定了一个最顺路的快捷酒店。我为什么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我到了快捷酒店办入住的时候发现身份证落在了小哥车子的档风玻璃那个位置,又打电话请他给我送过来。幸亏他还没有开出格尔木市,然后他打了一个出租车请人家帮我把身份证送过来了。但是我已经不记得为什么会在拉萨到格尔木的路上把身份证拿出来了

15格尔木到西宁的高原火车之行

上一篇,当然,因为是倒叙,所以其实是下一篇,终章我写到了从格尔木到西宁,做火车去的。刚刚看了一下相册,应该坐的是普通车,因为到的是西宁站。本来不想写这段火车上的旅程了。 毕竟,从来到远处,总是坐火车,火车来,火车回。自从考上大学,第一次坐火车从湘潭站坐到广州,挤火车,就成了人生旅行的常态。灰机是很少坐的。不过也坐过几回了。但是从旅行来说,我觉得还是火车很好。第一次长程火车旅行还是2002年的暑假。还有就是火车旅行要坐普快车比较好,高铁其实没有那种感觉了。高铁太快了。普快车哐当哐当地,才有那种旅行的感觉。 格尔木到西宁的火车,处在高原,就像我下一篇要说的,连昆仑山脉看起来都只有一点点山包包了。

16终章 西宁周边一日游

凌晨写完 后记之后,我和Gemini所我今天要专心来做业务上的工作,把《学霸修炼手册》的培训业务手册和留学服务的手册都在 https://y.wangjueju.cn 上面整理好,发布一个初稿上去。他说好,要的。可以把游记先放一放,重心放在业务上是对的。哎,AI员工就是好,你说什么,他都能有角度配合你。这就是昨天gemini跟我说的AI是在一个context上聚焦,而我写东西则是发散的。 昨天他还谈到了写作的“心流”状态。“心流”我觉得这个词真的很好。当然我不觉得只有写作时候会达到这种状态,实际上很投入地做任何事情,都有可能达成这种状态。学习,创作,部署网站

对人文社会学科挑肥拣瘦?穷追猛打?有必要嘛!

主要是这一两天某问答平台连续推了好几个什么“为什么人文社会学科应该削减?”这样的问题给我。烦不胜烦呀。都是矮子里面拔将军,互相歧视各啥劲呢?! 我想写一篇文章专门讨论一下时下国人,考生,办学者,对于人文社会学科的制度性和体系化的歧视。不过又觉得没有什么必要,对牛弹琴,何其乐哉?所以简单写把。 1、CCP建政以来教育历来重理轻文,对吧,本质上是一种制度性国安考虑。包括后来的文理分科大学改组院系调整,也是五十年代学了苏修的,搞专业化。本来之前很多大学是美式的liberal arts education,严格来讲是自由文艺教育,但是我们翻译出来的是是所谓博雅教育,通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