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月,数个非常权威的有关美国留学的数据纷纷发布,而地球人都已经知道,中国赴美留学生已经接近10万(9万多)。中国已经超越韩国成为美国的国际学生第二大输送国。 那么,鉴于中文互联网上流传的文章和数据都是片面的和浅薄的,我打算结合去年编写《美国飞跃指南》一书是提到的数据,以国际化的视野,以政策分析师的眼光,以负责任的跨国高等教育研究专家的立场,对2008,2009年中国学生赴美留学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对2010年和2011年美国留学形势进行预测。 预计本文分为 一、数据分析(特点为详实) 二、形势预测(特点为客观) 三、政策分析(特点为深刻) 四、参考信源(特点为权威) 五、研究方法(特点为陈旧

在GDP飞速增长的表象下,在人均收入的不断增长下,中国不光令全世界发展中的穷国艳羡,还令G8发达国家又爱又恨。 但是,存在所谓中国模式么?或者,什么是中国模式? 我以为,中国模式是不存在的,如果存在,那么它现在还是一个错误的存在。 中国模式的房地产(或者说起于上世纪的房改),搞到整整几代人为了买个房子,或者有个地方住,不得不节衣缩食,这严重的影响了居民消费,国民财富增长乏力,整个经济就是房地产泡沫,固定资产投资支撑起来的,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中国居民消费占GDP比重不断萎缩。 当然,这还不算狠的,更加狠的是中国模式的经济体制,其中经营准入制度和政策倾斜方向,导致众多领域国进民退

这个话题,是因为今天和老婆聊到了张国荣死的时候,有10万港民自发为其送行,然后又说道了10里长街送总理。后来又谈到了她小时候如何被自愿去大街上擦栏杆,去乒乓球馆被志愿免费看世界乒乓球大赛。多好呀,免费看乒乓球比赛,还管一个盒饭。这样一些往事,竟然像烟头上那飘渺的烟雾,慢慢的清晰起来。 我出生的地方是一个山清水秀(我哥说是穷乡僻壤)的小山村,上的小学也是一个乡村小学,所以无幸被志愿去大街上擦栏杆扫地,但是给我印象深刻的还是有一次志愿活动的,那就是在乡间游行喊口号,宣传计划生育政策。老师带队,同学们举着红旗,带着扩音器(喇叭),排成一条纵队走在乡间的大路小路上,一路走,一路喊

《我看中国大学的教育现状》在华尔街日报中文版网站被刊发之后,也引起了不少的评论,它在本博上原来是针对华尔街日报中文版的一篇文章 《中国大学扩招易 学生就业难》而作的一个短评。这我我再把它和它在华尔街日报中文版网站上获得的评论一起整理出来,当做一个存档吧。 原文: 我觉得华尔街日报的记者还是抓住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的。政府投入不足,高等教育差钱差得很,自然质量也难以保证,虽然扩建了N多大学城,但是实际教育质量确实每下愈况,学生因为缺乏实践能力得不到市场认可,办学盲目追求利益,与社会需求脱节严重。而且,在教育投资中腐败暗流汹涌。如此等等。 大学教育产业化,平民化,最终是变成了愚民化

金融危机来了,好像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又更加严重了一点,胡温在不同场合承诺一定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比如温宝宝在北航一场演讲,就解决了几千学生的就业问题。看来其他高校的学生与校长也要动员起来,力邀温宝宝前往做一两场讲座为妙。 而且很显然金融危机来的太不是时候了,因为今年适逢我国本科和研究生扩招之后第一个毕业高峰,据说新增毕业生有600多万(有的说是700万),但是,新增职位会有多少呢?看来这个数字是很难预测的,毕竟经济现在再走下行通道,出口不景气,很多工厂即使是跨国公司的工厂都已经开始说倒闭的就倒闭,说裁员的就裁员,当然,我们可以不用裁员这么残酷的字眼,我们用自动离职,或者带薪休假

金融危机影响下的留美形势——奖学金竞争激烈加剧 这是作为上次公告的次 贷危机专题系列之一 2008年9月出现了由华尔街投行破产而引致的全球金融海啸这么严重的事件,我们既要记录一下这个事实,也要应景和及时的分析一下这次金融危机(当然会引发进一轮的经济危机)可能对美国留学形势产生的影响。而且,针对这种形式上的变化,在申请策略上的一些应对策略。 由于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经被称为波及全球的“金融海啸”。华尔街,消失了昔日叱咤风云的五大投行,则是这场海啸的中心。美国两党联手促进国 会通过了美政府8000亿的金融救援方案,却依然难阻金融市场下滑的颓势,投资者信心难振。国际金融影响也不小

半年不足惜,但求10年磨一剑 今天看到有人写了篇文章,叫做《大学生择业,提前还是拖后?》,其中有一个论点应该颇为得教育当局和各高校首脑的赞赏,暂且引述如下: ……而调查同时发现,2007届毕业生毕业时已经落实工作的比例(官方数据为70%)大大低于半年后的就业率87.5%. 从 调查中,我更看重另一点,即毕业半年之后,就业率大大提高。这意味着:其一,毕业半年到一年中,随着大学生认识社会的加 深,并不断调整就业期望,找到工作并不是特别困难的事,相对于接受残缺的四年大学教育而提早找到工作来说,接受完整的大学教育而另花半年时间找工作,也许 对未来的长远发展更有用———

凭什么中小学生要向过往车辆行礼? 中小学生要向过往车辆敬礼,据新闻称在贵州黄平县教育局推广这种礼仪以来,学生在公路上的安全隐患降低 看到这种所谓的噱头,笔者的第一反应是反感和担心。 反感的是当地教育当局所谓的推广礼仪,而且还要拿上所谓降低安全隐患来说事。曾几何时,我们的小学生,中学生,一个个傻乎乎的被支来支去,什么捐款 啦,计划生育宣传啦,上街举花欢迎领导视察啦,去擦什么栏杆啦,还有举行什么比赛或者演唱会撑场面啦,不一而足。最近倒是越来越形而上了,搞什么礼仪,还 有搞什么纪念共和国建国60周年的所谓60千米长跑。那么,这种所谓礼仪,是真的有助于学生在公路上的安全隐患么?如果是真的

从三鹿三聚氰胺事件看美国留学热 原文发表地址http://wangjueju.cn/html/2008/09/18/san-lu-melamine-incident-from-the-u… George 的文风一向是随意和拼凑型,而且主题也不怎么集中,大家凑合着看。最近因为美国研究生院协会released一个什么博士完成率的报告,还有就是一个美国 研究生中国际学生的比例,因此有人又“惊呼”中国成为美国的博士培养基地;在忧虑国家的人才战略。这种忧虑有无必要,或者哀叹是否值得,俺们暂且不讨论。 中国历来就是美国的留学生供应基地

首先我们看一条新闻:《资阳:雁江区部分老师又推销高价教辅》新闻原址: http://sc.people.com.cn/news/HTML/2008/9/8/20080908085427.htm 看完这条新闻,我有一个感叹,资阳的某家长太NB了,完全不顾教育行业的“潜规则”,敢于举报老师推销高价教辅。当然我还有另外一个感叹,这位家长也太大胆了,竟然完全不顾自己孩子的前途,胆敢举报老师推销高价教辅。要知道,如果被这些老师查出来是谁举报的(以做老师的聪明与智慧,要查出来确实不难),估计这个孩子就要倒霉了。轻则被移动座位到最后一排,重则今后失去各种各样的公平教育机会,更重则会受到人身和人格的双重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