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危机来了,好像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又更加严重了一点,胡温在不同场合承诺一定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比如温宝宝在北航一场演讲,就解决了几千学生的就业问题。看来其他高校的学生与校长也要动员起来,力邀温宝宝前往做一两场讲座为妙。
而且很显然金融危机来的太不是时候了,因为今年适逢我国本科和研究生扩招之后第一个毕业高峰,据说新增毕业生有600多万(有的说是700万),但是,新增职位会有多少呢?看来这个数字是很难预测的,毕竟经济现在再走下行通道,出口不景气,很多工厂即使是跨国公司的工厂都已经开始说倒闭的就倒闭,说裁员的就裁员,当然,我们可以不用裁员这么残酷的字眼,我们用自动离职,或者带薪休假,或者无薪休假等等漂亮的词汇来文饰裁员一词。但是,那些外商之流诸如台商、港商、日商、韩商、美商、x商,他们要是维持不下去了,自然会跑路。跑路是干啥子呢?就是说某天工厂的高管商量好了,一齐都完失踪,工厂完全实习工人自治,就是跑路了。早前政府还是有监控和公布这些跑路的外商的行为的,不过后来就不怎么公布了。其实这种事情还是不说的好,毕竟那些农民工悄悄的回去,也没什么。
一开始还有人信誓旦旦的说没有出现工厂倒闭潮,农民工失业是少数,只怕现在没有人这么出来做伪证了。因为政府对于裁员x人必须申报审批的规定,正暴露了问题的严重性。好比温宝宝说他最担心的是大学生就业问题,那么大学生就业问题肯定是很严重的问题了,对吧。
唉,说大学生就业,怎么说起工厂倒闭和农民工了呢。其实农民工和大学生还是有关系的,比如说有些大学生是农民工的儿子,这种大学生自然在就业中没有什么优势可言,毕竟当今社会就业靠老子不靠脑子的还是主流。另外还有诸如大学生和农民工竞争岗位哪,也是随处可闻。当然George也曾听某高校就业指导老师亲口说给毕业生落实的工作岗位是到饭馆端盘子(做服务员),这种原本我以为只有老一辈海龟才津津乐道的故事,竟然已经在本土也已经焕发出新的光彩!
举国上下,都在为大学生就业问题而出谋划策的时候,我们终于得见最雷人的两种对策。一种就是所谓的有关高校设置“学士后”的提议,(铛当当裆,有关学士后的提议请看“上海市教委主任薛明扬3月1日在参加“2009上海民生访谈”时表示,上海市教委及各有关部门正联手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包括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试行“学士后”制度,为自愿延迟就业的本科生进行技能培训,以缓解大学生就业吃紧的局面。”);另外就是有关研究生扩招的政策(小喇叭开始广播了:据说全国2010年要扩招研究生多大五万人呢,而且商科研究生不再强调工作经验)。
为什么说这两种对策是雷人的呢,因为这两种政策都是没有抓住当今大学生就业难的症结,只是一种“拖”的对策罢了,归根结底并没有增加就业,只不过是继续延缓就业罢了。而这种方法,已经通过去年、今年毕业的研究生(当初很多人考研是因为就业形势不好)的实践验证了是行不通的。大姑娘总有上花轿的那一天,不管你学士后、硕士还是博士还是博士后,终归还是要从学校出来的就业的。那些把学校当做避难所的做法,没有一个不是走“扩招”的老路。殊不知,扩招导致的教育质量下降正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教育资源投入没有与学生增长成比例,虽然大学城建的越来越多,大学生越来越多,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大学毕业生的质量是越来越差了),当然,另外还有一点是因为产业结构不合理,三产老发展不起来嘛,我们国家老喜欢修路修坝什么的,可惜现在都是机械化,不像以前毛泽东时代修水库多是人力挑,所以一产二产再怎么搞也是容纳不了多少大学生就业的,虽然我们的特产(创新名词,代指公务员,特权产业)也是发展迅速,但是毕竟新增容量也是有限的。
所以这两个把学生滞留在学校的做法,根本上都是南辕北辙的馊主意罢了。现在明明是消化不良,反而要鼓励大吃大喝,岂不令人费解。不信你们能把学生留学校留一辈子试试看。
特别地,针对那些建议把学士留在学校搞职业培训的“学士后”论者,那我们不禁要问大学四年又干什么去呢?那为社么不一早就将这些需要回炉重炼的学生直接招到职业学校呢?至少,还可以少花不少冤枉钱,少浪费四年青春呀!
编辑手记和后续补充
十五年之前的文章,我们就在争论大学生就业
现在还是大学生就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