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在听epub reader在朗读《胡适杂忆》。 听到一段我有点不高兴了。所以摘录下来批判一下。 胡江冬秀 任何学人,除了家里的书房外,总得有一间办公室,不能老窝在家里。偏偏在纽约那几年,胡适少了一间办公室,在家里伴着老妻,事事得迁就她,不免影响到他工作的情绪。他在精神上显出老态,这也是一个原因。 在表面上看来,胡适夫妇恩爱白首,非常幸福,但我总觉得江冬秀女士不能算是我们一代宗师最理想的太太,二人的知识水准相差太远了。早在1915年4月28日,胡适记了下面这则日记: 得冬秀一书,辞旨通畅,不知系渠自作,抑系他人所拟稿?书中言放足事已行之数年,此大可喜也。 胡适十三岁就订了婚。他事母至孝

这个syllabus和讲义它主要是要符合用于各种规模尺度的讲座的。 同时也要让它适合自学(self-teaching)和自教,并且适于新的老师,学员,按照自己的需求去组合新的materials与讲授讲义。 从而实现我的open transnational education consulting里面这个open的总则。 至于1vs1的咨询与讲授,特训,那么我会再出一个叫做consulting additional handbook的东西,来补充这个课程。 也就是说,《学霸修炼手册》它本身的主体,会成为一个自学指引与培训大纲,适于各种尺度的授课式与自学所用。 同时,通过附加的additional

听杨政宁讲他的求学经历, 他讲到在中国学的物理和在美国学的物理,有两个极大的不同 前者强调 推演法,从已有的理论去推演各种现象 而后者则强调 归纳法,从新的现象去归纳新的理论 他批评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这样的一种说法,他觉得要敢于去提出新的见解。 他举了泰勒的例子,说泰勒有了什么想法就喜欢拉着被人讨论,就算你指出他的错误,他也不会觉得你是对他进行人身攻击,不友善。 然后他讲到 渗透型的学习方法 就是说有些各种不同的讲座,要去听,去了解,一开始可能不了解很多,但是听得多了,研究得多了就懂得多了。 听他讲这些学习的东西, 我总是想起之前杨立昆有讲到一点,他说智能的本质在于学习

今天看了杨振宁一个访谈,觉得挺有趣的,就摘录一下,又找了一点参考资料。 首先一句话杨振宁说,“我一生最大的贡献,是帮助中国人克服了自己觉得不如外国人这个心理。”这是很对的。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崇洋媚外,它是一种病,是我们这个社会很严重的一种心理残疾。比如上次加州艺术学院的庄小姐不幸被人谋杀,就有人翻她的ins然后又对她后来找了一个中年白男男朋友大肆挞伐和泼脏水。这其实反映的就是一种心理上的自卑,群体性的自卑。 然后我重点喜欢他讲他和李政道的关系这段: 刚刚听到杨振宁说到,他和李振道合作了13年,他在西南联大并不认识李振道,到了美国才有了很好的合作。 1949年开始合作

今天师兄推给我一个视频大讲特讲什么富人家孩子高考的黑科技与信息差,搞什么贫富对立与散播焦虑,让我很不爽。 晚点把我的《学霸修炼手册》之中的《通用应试要领》的核心,高分的秘密,给写出来。 其实没有什么黑科技与信息差。当然,信息差最主要的来自于一些特殊考试,比如考公,考编,那些也不是信息差,那些是人脉差。请大家不要搞混了。 一旦可以付诸笔墨的考试,就不会存在什么所谓的信息差于黑科技。 如下是今天在群里评论我师兄给我发的那个高考培训老师的视频的原话: 快看完了,总结一下: 情绪的挑拨比问题的分析更多一些。 人的出身是不可能公平的,讨论这些没有意义。有钱人有钱投入孩子的教育这是他们的命运。 看到最后

逃学为读书(代序) 两年前多以前的夏天,我回台湾去看望久别的父母,虽然只在家里住了短短的两个月,可是该见的亲友却也差不多都见到了。 在跟随父母拜访长辈时,总有人忍不住说出这样的话来:“想不到那个当年最不爱念书的问题孩子,今天也一个人在外面安稳下来了,怎不令人欣慰呢!”这种话多听了几遍之后,我方才惊觉,过去的我,在亲戚朋友之间,竟然留下了这样一个错误的印象,听着听着,便不由得在心里独自暗笑起来。 要再离家之前,父亲与我挤在闷热的储藏室里,将一大盒一大箱的书籍翻了出来,这都是我初出国时,特意请父亲替我小心保存的旧书。这一次,我选择了一些仍是心爱的,预备寄到遥远的加那利群岛去。整理了一下午

到底是还先写这篇读书笔记还是先写我心目中的三毛呢?要不part 1先写我心目中的三毛吧。 《我心目中的三毛》 三毛是个大作家,毋庸置疑。 很有影响力的大作家。 我最早看到三毛的作品已经不记得是什么以后了,因为我爸爸什么乱七八糟的书都带给我看,不过台湾作家三毛的东西应该在古早的时候是不适宜在内地出版的。 后来也许是到了阿宝那里看到了有《三毛的作品集》?那是02年了。 不过更早的是2000年学习吉他,其中唱得比较好的一首歌,虽然弹得很差,是《橄榄树》,齐豫演唱,三毛作词。我那个时候应该对三毛印象不是很深刻。但是我对《橄榄树》的印象深深刻。 我记的我写过一些文章讲我的牧场梦想

祝各位女性同胞三八国际妇女节节日快乐!!! International Women's Day (IWD), which falls on March 8 every year, is an international celebration focused on commemorating the success of women and calling for gender equality. In 2025, the theme will be "For ALL Women and Girls: Rights. Equality. Empowerment," highlighting

这是最近想写的东西的又一个总结,但是它总体的理念还是我的教育与培训,教育咨询系统的底层逻辑,哲学,价值观,与未来趋势预测与判断。 首先是: 2月27日晚,前天晚上,好大儿邀请我去散步,然后我们聊了很多话题,感觉他现在的知识储备和心理成熟度远超我十五岁的时候! ​ ​我们讨论了一个七星连珠,女拳现象,学校管理,游戏世界,自主学习,辨别信息真伪……很多话题。 ​ ​我说我周末开一个学霸托管辅学班,专门指导英语数学语文三门课的自学,中考和初中的为主,你来做这个托管班的老师。他同意了。本来他周六周日都是安排和同学玩的,现在抽一个周日下午做我的私塾的助教。 ​ ​各位,你们的小帅哥老师上线了。 ​

george 晚上 7:58 今天是中国的五四青年节,遇到一个话题,“如果要用一个词形容青春,你会用什么词呢?”我觉得最恰当的是一个词组,“冲动的迷茫”。 Claude 应用 晚上 7:58 您说的精彩。“冲动的迷茫”这四个字确实恰如其分地概括了青春这个阶段的特征。 青春代表着生命力与活力的迸发,这使青年人在这一时期往往充满着冲动与激情。他们渴望去探索这个世界,渴望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渴望去发现生命的意义。这种强烈的内在冲动往往使他们在这一阶段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与活力,突破常规,勇于实践自己的想法。 然而,青春也代表着人生阅历的不足。青年人对这个世界还不甚了解,对自己的人生方向也还没有清晰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