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教育体制存在大问题。教师要评职称,评职称现在要求量化,要多少 字、多少书。现在给钱做什么项目,国家规定什么项目给你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你报个项目批一笔钱,于是大家都去争这个东西。这就造成学术界制造垃圾,制造 腐败。很多人追逐这个东西,他要评职称,副教授要当教授,讲师要当副教授,教授还要分好几等。所以很多人制造本身毫无价值的东西,这是体制逼迫人这样作 为。现在最大问题是教育问题,从幼年到大学,都是如此。 现在,中国的知识精英太没出息。 真正所谓耐得住寂寞的又有多少人?开会、讲演、上电视,名利双收吗,又出名又有利。都是买房子,买车,大家攀比。现在抄书抄袭,剽窃,已习以为常。我说,

一个学科总是有其历史的。进化论也有其进化史 01年学有机化学,那课简直是叫做枯燥乏味,除了公式就是公式,然后打了个小报告,建议老师增多学科历史内容的插播。居然,因为这个小报告把我的有机考分提高了不少。看来有时候写写文章还是有点实用价值的。 点击下面下载《进化思想史》

纯粹是转帖,看了别人的帖子。 ——————- 现在有很多东西经不起推敲,比如父母对于子女具有恩情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并且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对于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来说并不是这样的。三国时期就有人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孔融(就是那个三岁让梨后来成为建安七子之一的那个人)就提出《父母于子女无恩论》。孔融认为父母有了孩子是一时情动,谈不上恩情。有了生命本身是没有恩情的,怀孕期间就像东西装在容器里,出生就像瓜熟地落,大自然再生的过程一切都是无比的和谐和自然,以至于谈什么恩情就庸俗了。钱钟书、胡适、李敖等很多人都认为父母对子女是没有什么恩情的。夫妻生一个孩子的第一动力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

学生被踩死,先处理了责任人,但是事故原因倒是过了半天才公布,原因未明,先处理了人,这是什么个程序呢。 如果都是因为客观原因和学生的主观原因,那么,还有什么理由处理人呢?不明白,这个原因和处理让人糊涂。 其次,有道是生的卑贱,死的高贵。真好,乡下人总算开始可以死、伤得如城里人了。 不错呀,建国六十年来最伟大的成就,就是死得平等了。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莫泊桑的《一生》中最后乞丐的话,“死了,我们还不都一样”。现在,我们可以把这句话教给我们所有的学生,说,“死了,我们得到的赔偿一样多”。几百年前的作品,现在还这么应景,大文豪真不是盖的呀。 当然那,我们在国内死,还是和在国外死有些差别的。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曰南北,曰西東。此四方,應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數。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稻粱菽,麥黍稷。此六穀

美国大学的教授为他们的高学费找到了理由。我以为这个理由也是站得住脚的,如果从精英扎堆的地方更加容易出精英来讲。 不过,我觉得对于个体来讲,教育投资,仍然需要量力而为。 什么事情都是有其普遍性,但也有其特殊例子的。富裕的地方有穷人,贫穷的地方也有富人。统计的数据用于群体合理,而对于个体,则变数和偶然性极大。 职业生涯发展时间长着呢,在选择高学费的精英教育的同时,还要考虑自己的支付能力。 如下是WSJ的文章的节选: 斯坦福大学(Stanford)经济学家卡罗琳?霍克斯比(Caroline Hoxby)在一篇新论文中探讨了令很多大学生家长感到困惑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和他们当年相比

李金川用他的生命,书写了这篇感人肺腑的遗书。 李金川用他的生命,控诉了那些忝为人师的“精英”。 和死的勇气相比,说真话的勇气更加难能可贵,特别是在现时代的中国,金钱和权势当道。 既然连这两个勇气都有了,为什么不能好好的活下去呢。 不为别人,为父母不心碎,也好。 苟且的活着,或许并不是满心悲观主义却又单纯的李金川所能做出的“正确”选择。 我们的教育,还在不断地教人赴死 …… 如下是李金川的遗书: 我曾经向往的高中生活,想不到要以这种方式结束。我带着憧憬来到这所梦寐以求的高中,迎接我的是残酷的现实。尚海涛,虚伪,势力,外强中干。为什么我高中第一个班主任会是你,你让我对这所学校产生了阴影

最近两月,数个非常权威的有关美国留学的数据纷纷发布,而地球人都已经知道,中国赴美留学生已经接近10万(9万多)。中国已经超越韩国成为美国的国际学生第二大输送国。 那么,鉴于中文互联网上流传的文章和数据都是片面的和浅薄的,我打算结合去年编写《美国飞跃指南》一书是提到的数据,以国际化的视野,以政策分析师的眼光,以负责任的跨国高等教育研究专家的立场,对2008,2009年中国学生赴美留学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对2010年和2011年美国留学形势进行预测。 预计本文分为 一、数据分析(特点为详实) 二、形势预测(特点为客观) 三、政策分析(特点为深刻) 四、参考信源(特点为权威) 五、研究方法(特点为陈旧

我看了一下下面这个妈妈的帖子,觉得很恐怖和为这孩子感到悲哀,摊上这样的父母。三年来竟然可以为了一个初中生要花掉16.7万,乍一看我以为这人在炫富呢,但是从她的收入陈述来看其实也不算很富裕,而且她反而要怪这个教育出了问题。我想,大概我们教育的问题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有这么傻的妈妈,所以才会把现在的教育惯坏到这地步吧。 外国人说,中国人钱多人傻!我说,yeh!you are definitely right! 所以,我以为,教育的好坏,核心在于家庭教育,在于父母的素质和言传身教,在于父母本身对于教育的理解和把握及实施。很多人以为给钱给别人,就可以教好自己的孩子,我想这大概只是一厢情愿罢了

北大实名制终于出柜了,之前已经悄么鸡地搞了两年了,而且是在上海试点的。只可惜到现在才出柜,引来公众和专家铺天盖地的口水。达到了炒作北大的目的,引开了公众对于北大研究生招生舞弊的视线。这让我想起了周迅和某人分手的传闻,也是先按住接近两年才发布的,发布之后,我就在电梯里面看到了周迅做的新广告。这就是媒体控制的世界,大学也不例外,已经沦为了媒体和金钱操纵的对象。 那么在这个金钱和媒体操纵的世界里,实名制其实也没什么新鲜的了。中国政府一贯指望公民们实名上网,我是第一个支持的,域名和网名全部用实名,而且中国政府还指望公民们能够实名举报,只可惜反响不大。所以,实名制这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