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好大儿吃晚饭的时候,我爸来了,我们聊了一会。 他说你要让王掬琅把他的头发梳一下,这样像个鸟窝。 ​我说,请你管你儿子,不过不要管我儿子。我儿子归我管理。 我一直不喜欢别人逼我剪头发,从读小学开始。当然还有各种各样的,自己的事情。 我从小对“我自己的事情应该按照我自己的意志来处理与执行”树立了很强的心理围墙。如果我不开门放你的意见与建议进来,你的就是放屁。而且我随时可以在我的围城里把你的想法与意志驱逐出去,不管你是谁。在形式上的拉黑与删除是对你的尊重和对大家的保护。 记得有次高中暑假在家,我爸总是管我私事,洗澡呀,剪头发呀,不胜其烦。我后来就爆发了,我偏不,这些我自己的事情你为什么要插手?

早几天跟大家讲了一个悲剧, 我的一个小表妹,二十三四岁的年纪,在长沙上班的途中出车祸不幸过去了。 两年前我大表弟过去了,在长沙,是在工地由于装备设备出问题导致的事故而过去的。我记得我得到消息的时候正在地里给种的牛鞭草浇水,心理也很不是滋味。 我和这个小表妹虽然交往很少,但是她爸妈也就是我表姨和表姨父给我帮了很多忙,我菊庐的厨房案台和装修,他们免费友情给我做的。我们见面次数少,也很少说话,但是我对她印象很深刻。我小表妹人很漂亮,又会跳舞,在长沙一个舞蹈培训机构做培训老师,人很活泼,养一条狗。当然我对这种自食其力努力的年轻人就很欣赏,在当下这个时代,躺平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但是努力也是不错的精神

这个syllabus和讲义它主要是要符合用于各种规模尺度的讲座的。 同时也要让它适合自学(self-teaching)和自教,并且适于新的老师,学员,按照自己的需求去组合新的materials与讲授讲义。 从而实现我的open transnational education consulting里面这个open的总则。 至于1vs1的咨询与讲授,特训,那么我会再出一个叫做consulting additional handbook的东西,来补充这个课程。 也就是说,《学霸修炼手册》它本身的主体,会成为一个自学指引与培训大纲,适于各种尺度的授课式与自学所用。 同时,通过附加的additional

saul bellow说,期待其他人类的陪伴是一种致命的错误。in More die of heartbreak。 我不想死在这些heartbreaks里面 我早些时候这方面的错误犯得比较深,所以我已经heartbroken了。 反过来,我在想哪些人是我应该陪伴好的。所以我想最基本的是我的两个儿子,照顾了我很多的我的亲人,其次是我的真正的好朋友们。再次是那些愿意付钱给我购买我的服务的客户。总而言之,如果反过来,不求其他人类的陪伴,而逆向的只考虑如何有效地输出自己的陪伴,也许会解决这个heartbreaks的问题。

听杨政宁讲他的求学经历, 他讲到在中国学的物理和在美国学的物理,有两个极大的不同 前者强调 推演法,从已有的理论去推演各种现象 而后者则强调 归纳法,从新的现象去归纳新的理论 他批评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这样的一种说法,他觉得要敢于去提出新的见解。 他举了泰勒的例子,说泰勒有了什么想法就喜欢拉着被人讨论,就算你指出他的错误,他也不会觉得你是对他进行人身攻击,不友善。 然后他讲到 渗透型的学习方法 就是说有些各种不同的讲座,要去听,去了解,一开始可能不了解很多,但是听得多了,研究得多了就懂得多了。 听他讲这些学习的东西, 我总是想起之前杨立昆有讲到一点,他说智能的本质在于学习

一直想写一些关于抑郁症,双向情感障碍,人格发育,原生家庭,次生家庭,人性的弱点,人性的强点,这样的东西。 其实和我想写回忆录的冲动是一样的。 其实这些写作本很它更多的是情绪的宣泄,部分是学术的观察,部分是人生的经历。 因为我写的东西它是很乱的很散的,很多也做不得准,所以叫做《抑郁症伪手册》,伪手册!看看算了,不要当真。千万不要把它当成可靠的参考。把它当成一种厕所读物,killing time的一种读物,比较合适。 所以写它,只是平衡与宣泄自己的情绪,作为一种自我技术 technology of self(福柯)的锻炼。春季又是抑郁症状高发的时期。而最近几年

今晚和好大儿聊了一下他们小孩之间的事情,就霸凌,精神凌虐,举报,与节操,以福柯的自由与权力关系,自由意志,伦理的角度讨论了一下。晚点看看能不能记住有条理的写一篇文章出来。他建议我看《误杀》,我建议他看《闻香识女人》。 ​ ​霸凌是一种妄图彰显权力的行为。 但是也是一种缺乏存在感与自我的表现。 举报是一种卑劣的行为,不论在哪里。它是一种不雅的对抗,低贱的对抗。当然权利受到侵害和人身安全出现危险求助执法机构和社会救助机构不属于这个范畴。 人没有义务举报至亲的罪行,明知其犯罪也没有义务举证,更加不能举报,劝其自首?我觉得轻罪可以劝吧。保护自己的亲人是符合伦常的。鼓励举报与“连坐”

今天看了杨振宁一个访谈,觉得挺有趣的,就摘录一下,又找了一点参考资料。 首先一句话杨振宁说,“我一生最大的贡献,是帮助中国人克服了自己觉得不如外国人这个心理。”这是很对的。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崇洋媚外,它是一种病,是我们这个社会很严重的一种心理残疾。比如上次加州艺术学院的庄小姐不幸被人谋杀,就有人翻她的ins然后又对她后来找了一个中年白男男朋友大肆挞伐和泼脏水。这其实反映的就是一种心理上的自卑,群体性的自卑。 然后我重点喜欢他讲他和李政道的关系这段: 刚刚听到杨振宁说到,他和李振道合作了13年,他在西南联大并不认识李振道,到了美国才有了很好的合作。 1949年开始合作

今天师兄推给我一个视频大讲特讲什么富人家孩子高考的黑科技与信息差,搞什么贫富对立与散播焦虑,让我很不爽。 晚点把我的《学霸修炼手册》之中的《通用应试要领》的核心,高分的秘密,给写出来。 其实没有什么黑科技与信息差。当然,信息差最主要的来自于一些特殊考试,比如考公,考编,那些也不是信息差,那些是人脉差。请大家不要搞混了。 一旦可以付诸笔墨的考试,就不会存在什么所谓的信息差于黑科技。 如下是今天在群里评论我师兄给我发的那个高考培训老师的视频的原话: 快看完了,总结一下: 情绪的挑拨比问题的分析更多一些。 人的出身是不可能公平的,讨论这些没有意义。有钱人有钱投入孩子的教育这是他们的命运。 看到最后

逃学为读书(代序) 两年前多以前的夏天,我回台湾去看望久别的父母,虽然只在家里住了短短的两个月,可是该见的亲友却也差不多都见到了。 在跟随父母拜访长辈时,总有人忍不住说出这样的话来:“想不到那个当年最不爱念书的问题孩子,今天也一个人在外面安稳下来了,怎不令人欣慰呢!”这种话多听了几遍之后,我方才惊觉,过去的我,在亲戚朋友之间,竟然留下了这样一个错误的印象,听着听着,便不由得在心里独自暗笑起来。 要再离家之前,父亲与我挤在闷热的储藏室里,将一大盒一大箱的书籍翻了出来,这都是我初出国时,特意请父亲替我小心保存的旧书。这一次,我选择了一些仍是心爱的,预备寄到遥远的加那利群岛去。整理了一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