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出游:珠峰之旅第2天:拍山,帐篷之夜与观星

3日早上几点钟出发的已经不可考了,但是显然是十一点半才到的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门的。

Image
进入珠峰自然保护区

所以总算是进入珠峰的地界了。

而距离从拉萨出发已经一天一夜了。

之前从西昌出发的时候,院长跟我说的是冈仁波齐,世界几大教的神山。不过因为我也不是教徒不是去转山的,而且去冈仁波齐感觉好像也挺远的,所以我最终订了这条走珠峰大本营的散拼团。

珠峰自然保护区地方很大啊!说实话自从从318进藏过了康定以后,就觉得地方越来越大了,而人烟越来越稀少。而且保护区待我不薄,等到下午的时候,随着海拔不断地抬高,天气状况就越来越好,拍的照片就越来越好看了。终于有了那种蓝天白云重峦叠嶂了。比起在羊湖那种云遮雾罩,终于觉得在景色上是不虚此行了。

虽然2日晚上住哪里吃什么已经不记得了,但是和团友们倒是慢慢活络起来了。在车上和停下来观景的时候谈话也多了起来。到了自然保护区里面的一个观景台,我还请一位海南来的妹子给我拍了此行中为数不多的solo留影。这警示我下次如果出去骑行,一定要带一根长一点的自拍杆。

Image
珠峰自然保护区观景台

可惜相机的素质还不够好,景深拍不出来,感觉后面的雪山被压缩得太近了。实际上在观景台看上去是更远更远的,真的站在那里,感受着高原的风,高原的烈日,高原的重山,高原的光秃秃,自然的磅礴在这个地方把人类的渺小映衬得非常的明显。这高原的重山叠起来的波浪,就像大海翻涌的巨浪一样,让人不得不臣服于自然力量的鬼斧神工之下。

司机兼导游说我们一会就要开到看到的雪山那边去。还有好几个钟的路程呢。然后给我们讲了一下这些经幡的用意。反正就是经幡挂在外面,风吹过一遍,就像信徒自己诵读了一遍一样。比起转经筒效率还高。这让我想起以前在大城市里面老人家常买的自动念阿弥陀佛的那种自动复读器,还有好大儿好二儿之前在我手机上装的一个木鱼APP。嗯,大家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毕竟作为普通劳动者与虔诚的信徒,平时的世俗事务太忙了,甚至可能忙到连吃饭的功夫都没有,哪里还顾得上念经,所以想出这些找自然万物“代积功德”的好办法,也是情有可原的了。

从这个观景台出发就不怎么停车了,一直要开到珠峰大本营,真正可以看到珠峰的地方。

昨晚本来就要把这些写完的,但是因为check那些相册,确认行程,花了太多时间。所以不得不分为几个部分了。拖到凌晨两三点睡的,思绪万千之下,当然也不知道具体什么时候睡着的了,早上八点多起来,有位高中同学又代我处理了一个我暂时无法处理的事务,然后我再又坐下来想着把这些继续写完。我说了要顺着“心流”尽量把这套游记写完。

然后今天的BGM很容易了,就是昨晚单循陪我入睡的邓丽君的《风从哪里来》。

到珠峰大本营大概是下午五点多六点的样子,但是好像珠峰的夜来得特别的晚,十点多钟还有人在外面等着拍日照金山。不过那天我觉得好像后来珠峰的峰尖一直被云罩着,终于很难拍到想象中的日照金山了。

Image
20180703珠峰最佳影像

因为我也没有三脚架,所以也没有等在那里拍了。把相机靠在石头上,自己趴在地上拍了一些照片,然后又请海南来的那个妹子给我拍了几张留影。

Image
2018-07-03 212505-珠峰高程测量纪念碑留影

怎么说了,到了这个普通游客的珠峰大本营这里,海拔5200米了。虽然看到了珠峰的山尖尖,可是前面那一堆的小山头,挡住了视野,感觉反而没有那种雄壮的感觉了。

不过既来之则安之,好好的安顿下来,尽量多拍点照片。手机,相机,轮番着来。

嗯,近大远小,这体会得太深了。近前这些5200-5300米高海拔的山,反而看起来比8844.43米的珠峰更打眼了,亦或觉得有些刺眼了。

正所谓距离产生美。人也是这样吧。近前的人,看着总能发现各种问题,倒是那些初次会面的,长期不见面的人,会感觉好很多。

等到晚上十点一刻,太阳已经彻底要落山了,珠峰还在云遮雾罩之中,所以调转相机给我们住的珠峰大本营这个帐篷营地随手拍了几张落霞的照片。

Image
20180703_IMG_3725-珠峰大本营帐篷营

还有帐篷里面,我们住的这个帐篷竟然还有人挂着某某某某勇攀珠峰。这让我不由得想笑。妈的到了珠峰大本营就算勇攀珠峰了吗?就算那些拥挤在珠峰顶的,也不见的真的是自己攀上去的呢。想起我在院长的神经病院(实际上是西昌的青旅)谈到的,她说你去看夏尔巴人,他们才是真的攀登珠峰的人,物资,登山者,全部可以给你送上去。好吧。

Image
20180703_IMG_3720-永攀珠峰帐篷

不过攀登珠峰还是很危险的,据说我们这一侧的登山者的大本营,离我们这个地方还有几公里路程呢,上到那么高的海拔,空气中都蕴含着无数的危险。然后就有关于攀登珠峰遇到有人出事了,要不要救助的讨论。总的而言,珠峰上留下最多的是什么呢?就是登山者的尸体和排泄物了,而且是永冻的,很难被降解,也很难被运下来。所以以后大家还是拿无人机看看珠峰了事,不要非得登上去了。第一个登上去的是英雄,第二个呢?第二十个呢?第二千个呢?我觉得倒不如那些攀岩者更有挑战性了,更不要说那些请夏尔巴人团队抬上去的。

在帐篷里的环境大家看得到了。不过我的记忆一直出错的是关于帐篷里睡塌的宽度,现在看照片应该还是挺宽的,但是我印象中总觉得这种像火车座椅一样窄呢。然后晚餐就是开水泡面。小哥用干羊粪球当燃料给我们烧水,然后给我们泡面。小哥出去以后,同行的一位大叔说,“他刚才用哪只手抓羊粪子,哪只手抓的泡面,你还有印象吗?”我哪里注意这么多,一碗泡面几下就给干光了。

然后大约十一点中就熄灯睡觉了,也算终于天黑了。而且晚上这5200米海拔的地方还是挺冷的,风又大。小哥给我们的火炉里添了几把羊粪球,然后把帐篷的帘子放下来,告诉我们晚上要把被子盖好,别着凉感冒了。高原上着凉感冒可危险的。但是他又回复那个大哥要他多加点羊粪的要求,他说这些东西运到这里都不容易,所以也不能敞开了烧。

我是无所谓的,我的冲锋衣裤全套都是防风的,随便再搭一个被子,也保温无虞。

不过最为让人难受的是帐篷营的旱厕,我去那里小便了一次,就发誓离开这里之前再也不要去了,憋着去下面保护区的洗手间解决。不过后来还是没有忍住,第二天早上临出发前还是在司机导游的提醒下先去放水,他说待会回去那么久,路上憋太久可不好。

本来以为就这么睡到第二天出发离开的,因为我没有那么好的单反相机,也没有带三脚架,所以是没有打算半夜去拍星星的。

开始睡到一点钟的时候,正好迷迷糊糊的,海南来的那个妹子就起来喊我去看星星,对,她就睡在我们一个帐篷。准确的说是她喊我陪她去看星星。我说那好呀,真的到了这么高海拔的地方看星空肯定是不一样的体验的。我怎么能把这个给忘了呢。

然后就悄么几的走出帐篷去看5200高原上的星空。只可惜手机拍出来的照片都很糟糕。要是现在有那种AI补拍功能的就好了。虽然拍得这么差,还是给大家上一张星星最多的照片吧。珠峰真正的星空当然不是这样。甚至连大家在平原夏天夜空看到的星空都不是这样。但是这已经是当时手机的延时拍摄的最佳效果。

Image
20180707-DSC01222-珠峰大本营拍星空

然后就是和海南来的这个妹子聊天。

对吧,都一起看星星总不能聊天吧,何况之前还麻烦她给我拍了几次自己的留影。她原来是和她老公自驾游西藏的,但是这趟行程中,她老公自己驾车去了纳木错,而她则跟团来了珠峰大本营。

然后在外面绕了一大圈,风又大,也还冷飕飕的,大概就是逛了个把小时吧,至于具体还聊了些什么话题,我已经不太记得了。

记忆力有时候就像这手机拍星星一样,明明有很多东西,却都模糊掉了。其实一路上从离开院长的精神病院起,我还很少和女生单独聊这么久天的,也许整个五月底出发至今,除了和院长聊了很多天,其次就是这位海南来的妹子吧。

而且至今连她的长相的印象也模糊不清了,因为也没有加她微信,也没有单独偷拍她的相片,只是记得非常高挑的身材,脸像长得也很不错的了。这也和我当时的状态有关吧,因为其实并不是那么active的。

不过这样模糊不清也好,至少想起来就可以自己随便添油加醋,美化当时的经历与感觉。反而如果是像那么精准的长时曝光的星空照片,少了这种模糊不清的想象空间了。

编辑手记和后续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