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可惜央视那几张央视采访的图片都是魏哥发给我的微信照片,而且不是原图高清。央视那次是 15 秋季留学展吧,大家一定要拖着我去给央视分析美国留学趋势。魏哥有自己的留学自媒体,对存留物理证据很敏感,当时会场很乱,但是他给我拍了好多张央视采访我的照片。thanks very much!

我之前以为只去 cetv3 (中国教育电视台三台)做过节目,找到 cetv1 的截图, 才想到还去过 cetv1。


ps:15-16 年那时候还是年轻又帅。
其实最早好像是2011年,我刚刚放弃去美国密歇根大学攻读公共政策硕士自己出来创业开了自己的留学咨询公司,网易教育的美女编辑邀请我去做采访,在五道口那里。我想大概她是看到我在wsjchinese和ftchinese网站上的一些文章了,所以邀请我,我就去了。不过现在那个网易的专访我暂时找不到了。也不重要了吧,那都是以前的东西了。
后来就是中国教育在线,李马英夏老师约访谈2014年美国留学趋势。我那个时候已经是留学领域做data analysis最专业的人之一了。关键是我们要知道去哪里拿最精准的数据。后来我告诉现在搞了个教育智库的某人怎么样去哪里拿那些美国高中和大学招生统计数据。他们终于入门了。所以16年他们才自己开什么美国留学研讨会,开始做数据分析与分享了。中国教育在线还是很专业的,教育方面的专业媒体机构。我也很感激他们给我好几次专访的机会和座谈的机会。让我在15年最后有机会在留学行业协会年会里放炮。

2014年一月中国教育在线专访,主题就是《美国留学趋势预测》,我预测去美国留学的本科生人数会超过研究生人数,到2015年出来2014年度的统计数据,果然是从那一年超越的。我以后争取每年5月左右出一份留学研报,或者不同的国家再不同的月份发布。来预测一下下一个年度的出国留学趋势。
当然我们智库(think tank)部门还会涉及国际学生来华留学的研报。不过这里面水分很大,很容易得罪人。我会考虑要不要为了我们咨询公司的生存而不触及这些炸雷的东西。因为来华留学涉及的主要是政府补贴,所以数据作假太严重了。
现在我已经没有十年前那种留学王大炮的劲了,向现实屈服了。我们有些话不能说的,有些课题不能做的,就不做嘛。有些钱该赚的,就赚嘛。钱是没有道德的,怎么赚钱,怎么花钱,才是体现道德的。
想不到入行留学行业马上二十年了现在才想明白这个问题。只能说太傻留学害我不浅呀。要否定留学中介,要以咨询服务给学生和家庭创造价值。但是我们以前是以顾问价值判断凌驾于用户价值判断之上的,这是不对的。我之前应该在live as a consultant里写到了,其实最关键的职业道德是利益冲突。
在执行层面,我觉得更加严重的是价值观冲突。就是我们和咨客,客户,用户,家庭,他们的价值观是有冲突的。这是必然的。所以实际上我们应该做到的是放弃我们自己的价值观,只利用我们的咨询能力与知识与业务资源,来协助我们的客户实现他们的价值和目标。
以前被太傻留学给坑惨了,总是想着要让学生提升。艹!有些学生他本身读书就已经很痛苦了!你还让他去提升!当然,现在我开发了一些逆内卷的提升方式与方法,可以减轻他们的压力。以后我们要注重的是减轻学生的压力。只要是钱能够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这句话其实在内卷的世界真的是挺有道理的。
所以太傻破产了。为了太傻破产我好多年之前还写过一篇悼文。回头找回来一起发到我这个集子里。但是太傻塑造了我作为一个国际教育咨询顾问的最初的职业道德与能力。这我还是要感激的。我觉得太傻留学的工作经历对我的影响特别大。其实太傻留学是了不起的,塑造了这个行业。可惜,行业的先驱成了先烈。
陶谦有次在广州开会就被我叼了。我说你那个《太傻十日谈》是什么卵,根本没有什么实操性呀!尽是打鸡血和讲大道理的。然后他说,“你别管这个!你把具体的服务做出来就行。” 所以后来我们做出来了。我把他那套虚浮的东西落到了对学生的服务的实处。现在全球性的使用的所谓留学申请人的“背景提升”,就是我们那时候在广州中信大厦27层太傻留学的办公室做出来的。
背景提升,背景提升,背景提升!在2006年的留学服务合同里面我们把“针对性的背景提升指导”首次作为最核心的咨询服务组成部分来卖钱了。现在很多所谓做高端留学,实际上也就是美国的名校申请的,都喜欢讲背景提升,但是现在的背景提升已经走样了,都是流于表面,没有实质了。很多人以为出国去游学一下,去国外的大导师实验室待几天,去国际一线城市的金融机构做几天实习生,就是背景提升了。这都是经验主义和消费主义导致的大问题。以后有机会我再来给大家讲吧。总体而言背景(background)它就是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内涵所在,不需要故意去凹什么造型,如果故意去凹造型,还得注意姿势与表达方式,和文书及所要申请的教育项目(programs)的匹配性。这些太复杂了,我相信这部分的咨询能力是人工智能无法取代的,短期内无法取代,但是三五年后我们自己训练的人工智能也许可以达到这样的水平了。
所以后来突然觉得我们应该转向留学咨询与招生中介业务也一起做。不要像太傻留学之前一直坚持说什么不做中介。大学的招生佣金,你不赚,他赚,他不赚,她赚。总得有人赚。所以以后我们的咨询公司,不管是自营的还是合作的,全部都要建立招生中介体系。
从2015年算起,又一个十年过去了,川普再次上台会给我们这些留学行业的老东西一些体现自己的 expertise 专家知识的机会了。
翻起老照片,原来还给新加坡管理大学站过台,还是和母校中山大学管院合作的。看那个牛津大学的衣服应该是 16 年了,从英国回来了。

英语塑料口语一样和人家英国高中校长亲切交谈我们的合作办学项目。本来是要引入英国那个高中 a-level 到我们北京的培训学校的。可惜了,可惜了。


今年把美高,加高,英高的课程体系引入我们的私塾算了。至少我儿子以后要出国留学读大学就可以不受国内高中的制约了。我的私塾home school系统将打造成一个执行我的教育理念同时又适应未来教育挑战的一整套科学的教学与培训系统。
我前天回来和我好大儿说了,你就在家里学习就好了。我们跨越学术层级的学习,不要在意文凭与学位学历,这就是我的理念
我小学的时候我爸就给我看很多成年人才看的书。我的读物没有什么特别专门的少儿读物。好像印象最深的一套是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后来捐给古楼湾中学了,我初中母校,当时搞图书室我是捐书最多的,虽然我家也很贫困,但是我当时捐的书总价就超过300块了,1997年。我借给我同学看很多外国名著,和武侠小说。Z早两年还跟我说要不是我借给她看那些书,她都不知道还有这些书可以看。有意思吧。我30年前在乡下就是面向世界学习了。
未来十年展望
我在《顺AI而生——面向未来的教育》这篇文章里讲到了我的面向未来的教育理念,面向未来它本身就是要面向世界与面向现代化,我们现在已经要面向后现代化了。
早两天,我在《我们的教育咨询,国内研学与留学咨询及相应的附加服务,所要因应的问题:国际新格局形成过程中的家族传承与新时代的面向未来的个人发展》里面再次明确了我们的使命,和我们的教育咨询与培训服务体系的架构。

这个思维导图大家可以从我们的网盘下载它的源文件:https://pan.wangjueju.cn/s/tongfeimindmap0221
针对这个服务体系的架构,我做了一个PPT来演示:

所以,我想这次真的又是一个新的历史当口了。也是我们资深的教育咨询专家可以再次起来给社会与国家与人民创造价值的时候了。希望这次我们能够坚持到更久。不过我自己本来想的是60岁要退休了。也只有15年了。但是做教育咨询再做五年十年就算了。到30年教育咨询工龄就退出这个行业吧。把这套业务体系和它衍生出来的业务都交给AI与我自己培养的其他顾问们。本来2020年回来老家放羊我就想淡出这个行业了。这次要感谢川普总统给了这么好的机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