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晚上熬夜做网站,明显有点亢奋了。 所以昨晚看到了一个微博好友又提起这句话,就想起来以前其实我还去研究过这个unexamined life到底能不能表达苏格拉底的本意。本来看到一个从拉丁文和希腊文词源来分析这个话的英文博客。不过因为博客数据几经丢失也找不到了。 刚刚和claude探讨了一下。它也没有比“未经审视”更符合原意的说法。 不过今天再搜索,有个作者的注释很不错,他说其实苏格拉底这个话,背后的意思是,那些劳作忙碌到没有时间“审视”自己的人生的劳苦大众,供养了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这样的“精英”的大众,按照他的这个话,那他们的人生毫无意义。 Julian Baggini写到: The idea

george 晚上 7:58 今天是中国的五四青年节,遇到一个话题,“如果要用一个词形容青春,你会用什么词呢?”我觉得最恰当的是一个词组,“冲动的迷茫”。 Claude 应用 晚上 7:58 您说的精彩。“冲动的迷茫”这四个字确实恰如其分地概括了青春这个阶段的特征。 青春代表着生命力与活力的迸发,这使青年人在这一时期往往充满着冲动与激情。他们渴望去探索这个世界,渴望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渴望去发现生命的意义。这种强烈的内在冲动往往使他们在这一阶段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与活力,突破常规,勇于实践自己的想法。 然而,青春也代表着人生阅历的不足。青年人对这个世界还不甚了解,对自己的人生方向也还没有清晰的规划

这部片子是我去年下半年刷日本爱情故事片的时候刷到过的,而且我说了在那些高分爱情片里面,这是为数不多的以成年后的年轻人的爱情为主题的,其余的那些高分片不论是动画片,还是真人版,大多都是以中学生的爱情为主题的,像新海诚的动画《秒速五厘米》和《你的名字》,非动画的《情书》和《最后一封信》等等。 这种主题选择其实也不奇怪。我之前在《小说的艺术续貂王小波》里讲了,人类艺术作品的唯一主题是人性,其中最重要的两大分主题则是爱情与战争。然后我在重制time in a bottle的歌词译文之后我写了一篇译文的最高境界,理解作者的字里行间的心意与情感,里面我提到了爱情这个主题

我的好朋友Z说我的教育方法是"前瞻的教育方法”,实际上这个前瞻它只能说是相对于国内,China Mainland的教育界与家庭及社会而言,要是和很多优秀的西方教育家的思想与方法而言,它并不具备太多的优越性。当然因为也许其中有些是我自己作为一个相当具有天赋的天才式的学习体验;还有一部分是我多年从事中外跨国教育咨询服务(也就是留学咨询)对于中国学生的学习成长的系统性的了解与研究,以及为其提供进一步深造的规划与建议,可行性的,如此种种的经验总结,当然还包括我自己对于心理学,个人成长,人格塑造,情感问题与人际关系,人与世界的关系这种更加基础的哲学问题等各种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聊聊那些我看过的武侠小说 本来要是按照吹水点取标题应该用第一篇《小说的艺术续貂王小波》取诸如《武侠小说的艺术》这样的标题,但是说实话要我来讨论艺术这样大的话题显然有点力不从心了,所以还是用这个平淡点的标题。 现在写作用的背景音乐是满舒克唱的《以爱为囚》。我喜欢这首歌是因为它里面的一句歌词,“我想我再不用流浪,也不用再逞强,我也依旧滚烫”。 在我的意识里面,流浪就是精神的归宿。这大概就和我最年幼的时候读到的第一部武侠小说《边城浪子》,古龙写的,好像也有的版本题目用的是《风云第一刀》,whatever。这部小说第一眼吸引我的就是傅红雪的孤独与流浪。虽然叶开武功比傅红雪高很多

I have been caring no Chinese rapper for so long,however, the great rapping song “new slave” attracted my attention immediately and made me really imppressed. Thank you, Mr. Fang, for making song press people's thoughts again. New Slaves, open your minds, make your own sound, and make yourselves

我觉得这就有点真的是临时抱佛脚了。 一位好朋友发给我一些别人提供的什么出国去打工的移民资料ppt,当然还有一些投资的。 这些其实我一早都很了解了。 我想说的是,移民是一个很重大的事情,一定要想清楚,移民和在国内换一个城市生活是不一样的。 想想我前年决定从城市回到农村,开始我的农场创业,这个决定已经是非常的重大了。对于我而言,短期内,中期内,中长期内,都是不可能考虑移民的了。 当然,对于儿子们,我觉得还是要替他们考虑考虑的。毕竟年轻人的未来还很长。按照79的人均寿命,我这日子是越过越短了,我倒是不太在乎自己在这个席特厚的地方与过度熬完这一辈子。不过孩子不同了,他们还年幼,他们还将年轻

人命是最重要的 但是这个价值取向的前提是,每个人的命是一样重要的。 老人,中年,青年,少年,婴儿,胎儿。大家的命都是一样重要的。 虽然财富占有量上人与人有差别,但是在“人命大于天”这一个原则上,大家应该是平等的。 否则,如果一个人,一部分的命是不重要的,而另外某些人,某一部分人的命是更加重要的,那么,最终可以推断出来得就是,每一个人的命都是不重要的。 中国人要解放,要现代化,这点逻辑与现代文明的“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要全面普及才行。 这次上海事件如果能够引起一点点这方面的反思,也只能说一个巨大损失之后的一点点副效应了。 --------------------- 上海人还是不同一点

这种特色思想真奇怪。 自己做点事情,恨不得收入高高的,福利多多的,事少钱多不要动,没风险。 但是别人呢,这太贵了,那太贵了!别人就应该对你学雷锋,你就该对别人做“等价交换”? 在这个危急时刻,外卖小哥,跑腿小哥,帮你送续命的食物,救命的药物,冒着被感染被移送方舱多日不能工作的危险,何况,现在能够接单的外卖小哥和跑腿小哥也很少啊,市场竞争知道吗?市场就是这样嘛,你打赏少,别人打赏多,人家自然接别人的单子啊。 感恩现在还能有这么微弱的市场化服务可以让某些人保命吧。还想挑三拣四。你看看那些无法享受这些市场化服务的人都过得怎么样?! 不是去抱怨锁死市场导致供应紧缺和饥饿死亡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