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年龄,George当然没有资格谈所谓60年。但是,既然这个60年是如此的重要,那总少不得拉起虎皮当大气,煞有介事的写一点东西,来做一回献礼。 虽然年龄没有60岁,不过还好不是石头里面蹦出来的,所以加上祖辈、父辈口耳相传的各种故事和世故,还是很容易将记忆里的东西拉扯到60年以前的。既然有些不是自己亲历,“纪事”自不敢用,那就用记事好了,记一些别人的事,记一些自己的事。林林总总,也可以凑个几千上万字的。没事就码一码,还好离60年庆典还有一个多月,避轻就重的写一些,也可以写的差不多了。 read full story of "60年记事 序"?

北大拒录民族成分造假的重庆文科状元,引来了一片叫好声之外,也引来了周泽律师的一闷棍,称 北大拒录何川洋涉嫌违法,而且是侵犯了公民受教育权利这一基本权利。看来周律师是帮何川洋找到了制胜的法宝,法律呀。 不过既然说到法律,我们还是不得研究一下法律的解决之道。何同志和卢同志先前不但可以凭手中的公权力先将维护公义的法律法规给践踏一番,之后在周律师这里,还能以受害人身份身份,大喊冤屈。这只能说是法律之殇,法治之殇。而解决之道自然只能从法律中寻找。经过不辞辛劳的google, George初步考证得知,刑法里面还是一些相关条款是可以应用到何同志和卢同志利用职权之便为其孩子伪造民族成分的。

凭什么中小学生要向过往车辆行礼? 中小学生要向过往车辆敬礼,据新闻称在贵州黄平县教育局推广这种礼仪以来,学生在公路上的安全隐患降低 看到这种所谓的噱头,笔者的第一反应是反感和担心。 反感的是当地教育当局所谓的推广礼仪,而且还要拿上所谓降低安全隐患来说事。曾几何时,我们的小学生,中学生,一个个傻乎乎的被支来支去,什么捐款 啦,计划生育宣传啦,上街举花欢迎领导视察啦,去擦什么栏杆啦,还有举行什么比赛或者演唱会撑场面啦,不一而足。最近倒是越来越形而上了,搞什么礼仪,还 有搞什么纪念共和国建国60周年的所谓60千米长跑。那么,这种所谓礼仪,是真的有助于学生在公路上的安全隐患么?如果是真的

三聚氰胺与留学文书 周 正龙是一个人在战斗,让人感觉其科技水平已经大大超越了一个农民了。可是按照常理理解,那些数码相机,胶片相机,PS,冲印,都不是小农经济时代可以在一 个家庭作坊可以做出来的,故而周正龙的神奇就在于他做到了,而且,他以共产主义者的大无畏精神一个人承担了起来。这让我想起了小学课本中学过的伟大的革命 家方志敏,和伟大的革命家江姐。只是听说周正龙的老婆觉悟比较低,竟然还要上诉,这不是要破坏正龙的伟大革命品质么? 再说说不法奶农,她们绝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们是一个群体在战斗,而且,还有技术指导呢。据生物科学专家和反学术腐败斗士方舟子说从技术角度来讲, 奶农掺假实际上是有浓度上限的

橘生淮南则为橘 也谈钱永健获得诺贝尔奖 《晏子使楚》的时候说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这个论断作为钱永健先生获诺贝尔奖之注解再好不过了。土壤既不同,果实则必异。淮北诸枳又何须因为同是橘种而沾沾自喜呢? 记得小时候 George的邻居章伯伯家同 时种有枳和橘,故怀疑晏子说的话有些不可信,怎么可能枳到了淮南竟然不成橘呢。但是仔细一思量,千多年过去了,气候也发生了变化,好像种性已经发生了变 化。故那些耐寒的枳树到南方(George老家在淮南以南的江南以南的湖南)还是可以生长和结出枳,但是只怕柑橘种到北方,仍然要结枳罢。这大概就是物理 和生命现象里面的不可逆反应了。 真是令人可悲可叹呀!

周正龙因为“华南虎照”造假和非法持有弹药罪,被判2年6个月。新华社谓之“造假者”伏法,有关专家也非常合乎时宜的对政府公信力的缺失和所谓“发展饥渴症”做了批判,但是这貌似批判,却无异乎脱罪,其意图是明显的,就是正龙顶罪,政府机关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而且,还用所谓“发展饥渴症”此等颇有创意的罪名,明贬暗褒,让那些不明真相的人,还真以为地方政府多么的为了地方经济发展而“鞠躬尽瘁”呢,而且竟然已经到了如此般有责任心,对于发展都到了“饥渴”的地步了。 但是,George却有不同看法,虽然我对华南虎照没有投注太多精力,但是对于这种“掩耳盗铃”的处理方式,还是挺不屑的。首先,造假者,是周正龙没错

最近,一个年轻的大学生搅得中国的教育界和新闻界沸沸怏怏(沸沸是因为其人其事已经引起了各方面媒体注意;怏怏是有很多当事人不敢正面回应此事,显得病怏怏)。 事情是这样的: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生物工程专业的雷闯同学,把自己咨询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北京过程工程研究所保送研究生的体检标准的经过,以及个人对部分研究院所硕士招生设置“乙肝”门槛的调查情况,向524名中科院院士报告反映并求助。 新闻太长,为了维护本文的原创字数含量,我就不全文转帖了,大家可以去新浪教育上面看看完全版的新闻: 《硕士招生设“乙肝”门槛 考生向524名院士求助》。 其实,歧视这个东西,在我国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看比赛是很爽的,特别是举重、体操、射箭、排球、射击、篮球等项目。 没有想到陈燮霞小小年纪,小小身板,竟然居然能够举起那么重,谁说女子不如男呀。让我想起金庸的小说里面某高手,抓起欲行不轨的混混后脑勺(据说抓这个地方应该使人全身不能动弹),随手扔去去老远。唉,暴力思想是要不得的。 男排表现很出色,男篮也很不错,女排好像还不在状态,或者别国女排太在状态了,女足还一般吧,觉得女足的球员挺苦的,收入不像我对足球的印象,好好一大姑娘,去踢什么足球呢。 听说金牌奖30万,银牌,铜牌不太清楚。不知道那些痛失金牌的和退赛的,是不是能够得到关心呢,还是一如以前被冷炒热讽和恐吓。虽然奥运精神应该不在最后这笔钱

那天听那个准备好了的广告,颇有恒源祥的气派,所以仿造广告文一篇 整整一个周末加星期五的特殊假期,三天都在家里为奥运加油,还专门为本博增加了奥运专栏,奥运金牌奖牌榜等等。 现在周一了,整个系统一切运转正常,我也返工了,系统一切运转正常,奥运新闻可以抢先看,奥运金牌榜自动更新,奥运视频反正是无法上传,要被删掉的,就不理他了。可惜了很多慕名而来找NBC版开幕式的朋友。 好了,我开动了。 又想起李大钊的那句话,玩要玩得痛快,学要学得踏实。 我喜欢!

今天突然接到一个客户的电话问我要不要先去办一些公证之类的东东,令我一脑门子的黑线。 实际上这个问题以前也碰到过,因为有些人是闲不住的,即使他把孩子交给了我们全程来服务,还是希望自己能够尽量多做一些工作来帮助自己的孩子申请到更好的结果,更加容易通过签证。我很敬佩这些为了自己孩子不懈努力的父母们的敬业(从为人父母一职来说),但是也很惋惜他们因为被一些低水平的留学或者签证中介忽悠而往往做了很多无用功,比如这里说的公证一例。 那么美国留学签证到底要不要公证? 比如说,要不要办一个房产证公证呢?要不要办一个出生公证呢?要不要办一个亲子关系公证呢?要不要办一个收入证明公证呢?要不要办一个学历公证呢